42瓷山(2 / 2)
林二郎见一家子都要出门,索性自己也没什么事做,便也跟上。
西院这边全员出动,东院那边林三郎本就对烧制瓷器感兴趣,也要去。林智和吴月皎觉得回到林家湾大半年还没离开过,也想出去走走,反正瓷窑那边也算是自家地盘,不算出门做客,没什么忌讳。
全家人都去,就留林大郎一人也不合适,最后一商议,干脆全体出动。
至于夏收调研一事,反正村里都是老农,什么时候问都行。
瓷山这里和林易初来时变化很大,起了一处大型窑口,建了一排房子。
出门在外没那么多讲究,人多房间少,大家挤挤勉强也够住。他们带来的还有帐篷,这天气睡在外面也不会冷。
山里蚊虫多,吴月皎和周佩宁准备了许多驱虫咬和被虫子咬了后涂抹的药膏以防万一。
安顿好之后林易便去了柴明他们工作的地方。
经过半年的练习和试验,柴明现在对于瓷坯的制作和整体施釉已经非常熟练,只是绘制青花上有些不足,有时候烧出来的成品会有瑕疵。
柴明刚制好的一批瓷坯已经晾干,可以开始在上面描绘图案。林易也不拖沓,撸起袖子开始尝试。
在陶瓷坯体上作画和纸上作画自然不同,林易接连画坏了三只碗,才在第四个上找到手感,画了个勉强能看的,后面更是越画越好。
所有人都来有些拥挤,这次只有四个大人和林三郎这个最感兴趣的跟来了,连林安澜都没能进来。
眼看林易画得有模有样,林智和吴月皎手痒起来。
两人在心里构思一番,想画又怕画坏的瓷坯太多,对视一眼默契地拿起一只,一人一半,先练练手。
吴月皎画了鱼戏莲叶的图案,和平日在纸上作画的效果大相径庭。
林智看了看她的画,想了想并未作画,而是在另一半空白处题了首
诗,与画相对照。
瓷坯上写字倒是没画画那么难,林易觉得比自己预计的好多了。
林智画好一个,也过来看,笑道:“大哥大嫂也来尝试着多画几个,这一批本就是试验用的,并不往外卖,不用怕浪费。”
林智和吴月皎便去拿新的瓷坯来画,林易则在端详二人先前画的瓷坯。
论书法,林智强过他,论画画,吴月皎更是家学渊源,作品别有一番韵味和意趣。
林易觉得他或许拥有了两个帮手。
当然,大哥大嫂偶尔出手即可,烧出来的瓷器作为精品来出售。
周佩宁看了一圈,没什么兴趣,看他们画得认真,林三郎正在研究做瓷坯的转轮,悄悄离开去找其他人。
林安澜站在一个小土坡上往四周眺望,被她看见,站在下面问道:“澜娘在看什么呢?”
林安澜回道:“爹说从这里可以看到一座寺庙的佛塔,我怎么什么也没瞧见。”
周佩宁爬上土坡站到她身边,和她同样方向望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