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2下田插秧(1 / 2)

加入书签

天气逐渐转暖,早些时候播撒的稻谷长成秧苗。到了谷雨这天,农家陆续开始插秧。

林家湾主要种植小麦和水稻,只挑贫瘠的下等田种些豆子。

对于主要收入来源的麦田和稻田,农家无比看重。小麦早已种下,此时正是抽穗关键期,再赶上水稻插秧,家家户户几乎见不到闲人,小孩子也不能随心所欲地玩耍,而是要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林智和林易商议一番,决定让家里孩子们放下书本,也走到田里去插秧。

对此几个孩子态度不一。

林大郎有些不情愿。他考入国子监不过一年便因守孝回乡,请了一年的假,今年八月守孝期满,便要自己去长安继续读书。

做国子监的学生不是那么容易的,时常有考试给众人排名。

那些凭父祖辈官职恩荫进来的对这不当回事,但那些上进且要读出名堂的对每次考试都很看重。

林大郎想,他八月中旬除服,到长安怎么也得九月份中下旬了,年底十二月便要岁考,若是成绩不理想,他怎么有脸往家里送信呢?

抱着这样的想法,林大郎读起书来丝毫不敢怠慢,尝尝挑灯夜战。

对他来说,读书的时间都很紧张,又哪来空闲去田里插什么秧?

对此林智则说:“我年轻时和你一样,恨不得十二个时辰都用到读书上,有段时间读书读得看什么都恍惚,仿佛入了魔。你祖母知道了强令我出门散心,不准摸书本,这才好了些。之后我便懂得张弛有道,虽然依旧刻苦,却会每日留出时间活动,一些时节的活动我也参加,后来依旧是一举得中进士。是以适当休息放空还是很有用的。依我看,你们兄弟当中,就你最该下田去插秧。今日你便插够一亩地,否则不准回来。”

得了父亲的命令,林大郎也只能照做。

其他人倒没有不情愿,但也只是觉得这事没做过,感到新鲜,所以跃跃欲试。

最高兴的莫过于林五郎。

对他来说,只要不让他读书,做什么都开心,也不管下地干活累不累。

就这样,一家子包括吴月皎和周佩宁都换上一身短打出门往田里去。

这时候天气已经有些热了,林家的地里招来的长工短工们正干得热火朝天。

年后入春土地开化,到处都在耕地,林家湾牛少,林易便让福顺耕完自家的地后把牛借给村里人用。

借牛不收钱,用人工来抵。用一天牛,农忙时派一个壮劳力来做一天活即可。

这明显是林家吃亏。要知道一头牛可以抵得上三四个壮劳力呢!还只需给些草料来喂牛,不用出粮食。

此时地里插秧的便有先前借牛的人家。

林易找到正在分配人手和秧苗的福顺,让他找人来教他们插秧。

不多时,众人纷纷脱鞋下田。

水田不如旱地好走,若是穿鞋下田,保准不多时两只鞋子就会陷在里面,还不如现在就脱掉,还能让鞋子保持干净。

林安澜戴着顶遮阳的小草帽站在田埂上,看几个哥哥陆续都下去开始弯腰插秧,蠢蠢欲动。

周佩宁拉住她说道:“澜娘,你别下去了,怕是走不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