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6第十六章 西南边境(2 / 2)

加入书签

长途的奔走后,费三的脸,有了一层苍黄色的蒙蒙的灰。

怎么看,都不像是什么正经人。

对于这个,费三也习惯了。

走着走着,费三的肚子“咕噜咕噜”地叫了起来,此刻他正走在一条很窄的乡村小路上,估摸着附近应该会有人家。

穿过一片甘蔗林,眼前出现一个村落,村落很小,不到十户人家。

眼看着已近黄昏,费三决定停下脚步,今晚就借宿在这里,他敲开了一户农户的家门。

开门的是一位年纪很大的长者,见到陌生人并没有感到害怕,而是很热情地把费三让进了屋子。

这样的小村庄,一年到头,都不会有一个拜访者。

费三,确实算是稀客。

长者家里很贫困,但仍然弄了一些乡下人常吃的糍粑给费三。

甜甜的,热乎乎的,乡下人的质朴率真,费三很久没有见到过了。

这一夜,他吃得很饱,睡得很香。

第二天一早,趁着老人熟睡,费三偷偷离开,走之前,他放了一些钱在桌子上。

费三不会乱花一分钱,但他更不会亏欠别人的情义。不能还人情,自当以金钱代之。

接下来的几天里,费三渐渐走入了山区,费三不再借宿人家。说实话,也实在是无人家可借宿。饿的时候,费三就采摘一些野果子吃,渴了,就喝山泉水。

进山的路,越来越狭窄崎岖,山里的人家也越来越稀少,费三知道,自己距离边境也越来越近了。

一百多公里的路,费三足足走了五天,这不能怪他,山路不比平原,行进起来极为艰难。

费三每天能走出这么远,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普通人能够承受的范围。

最终,费三来到山坳里的一个小村子,按照地图的指示,再往后就没了路,只有群山高耸和原始森林。

这些地方,用人迹罕至都无数形容,事实上,过去几十年,根本就没有人进去过,更不可能有人从里边出来。

费三决定,休整之后再继续前行,做下决定之后,他敲开了一户农家的门。

开门的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半大男孩,身穿少数民族的服装,以费三的见识,他实在分辨不出这是哪一个少数民族。

“不好意思啊,打扰了,我可不可以在你家里借宿一晚?我会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