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5世外桃源(1 / 2)

加入书签

原来早在初平四年(193年),孔融被黄巾军管亥围困时,正是太史慈单骑突围,向刘备求来援军解围。

这段渊源,让太史慈成为最合适的人选。

随后,太史慈果然不负众望,不仅成功从袁谭处赎回孔融家眷,还将孔融本人也请到了江东。

孔融抵达江东,对当地的教育制度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太史慈的陪同下,他走访了几所学堂,发现这里的教学方式与他以往所见大不相同。

学堂中竟有不少女学子与男子同堂听课。这些女子才思敏捷,在经学辩论中丝毫不落下风。

许多出身寒门的学子通过考试选拔,得以出任郡县小吏。

“子义,”孔融忍不住问道,“我听闻江东的教育改革都是孙治中一手推动的,不知何时能安排我见见她?”

太史慈闻言暗自诧异。孔融刚到江东,第一个想见的不是主公孙策,而是孙灵。

他答道:“孔先生放心,孙治中早已安排妥当。待您安顿好住处,她自会前来拜访。”

孔融捋须点头,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这位名满天下的儒学大家,此刻竟像个求知若渴的学子般,迫不及待想见见这位开创江东新式教育的奇女子。

孙灵持任命文书来到孔融暂居的学舍时,从许昌辗转而来的朝廷征召文书也恰好同时到了。

会客厅内,孙灵与孔融相对跪坐。

年近半百的孔融虽已须发斑白,却精神矍铄,双目炯炯有神。他的眉宇间透着一股子书卷气,又带着几分豪迈,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与擅长养生的华佗不同,孔融是天生的精力充沛。

“孔先生,这是江东学官祭酒的任命书。”孙灵将文书放在案几上,又从食盒中取出一坛赤焰烧。

在这个时代,赤焰烧可谓是风靡一时的美酒,无人不爱。所以孔融一见酒坛,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孙灵斟满两杯,双手举杯敬道:“先生大才,我江东不过是天下一隅,让先生屈任学官祭酒,实属委屈。还望先生海涵。”

说罢仰头饮尽。

孔融爽朗大笑:“痛快!”也一饮而尽,还将空杯倒转示意。

他抹了抹胡须道:“江东的考试选官制度着实令老夫好奇。听说让女子入学、凭才学任官这些新政,都是孙治中的主意?”

孙灵谦虚道:“不敢当。只是研读经典后的一些浅见,试着推行罢了。”

孔融沉吟片刻,面露犹豫之色,“只是今日接到朝廷诏令,命老夫出任将作大匠,这诏令我不得不从。”

他陷入两难。

一边是孙灵的诚意相邀,太史慈的救命之恩,以及江东给予的优厚待遇。

在这里,他倒也乐得悠闲自在,可以安心钻研学问,推广儒家文化。

一边是朝廷征召。虽然汉室衰微,但作为汉臣,他岂能在国家用人之际避世逍遥?

复兴汉室,正是他毕生所愿。

孙灵见孔融犹豫不决,直截了当道:“如今天子年幼,大权尽在曹司空之手。先生此去许都,并非为天子效力,实则是为曹司空所用。”

孔融反驳:“春秋之时,正是齐桓公‘尊王攘夷’,周室才得以延续。曹司空如今奉天子以令不臣,正是要兴复汉室。”

“待天下平定,他便是中兴大汉的第一功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