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飞鸢(2 / 2)
诸葛均哇哇惊叹:“这是什么?”
“这叫纸鸢。”孙灵手把手地诸葛均如何折叠纸鸢。
诸葛均学得很快,不仅自己折了一个,还爬上树把之前挂在枝头的那个也捡了回来,像得了宝贝似的捧在手里。
他学着孙灵的样子把纸鸢扔出去。可这次纸鸢没飞多远就一头栽在地上。
诸葛均连忙跑过去,试图将纸鸢复原,但纸张已然毁坏,皱巴巴的,即便用胶水修补,也再难飞起。
虽然东汉时期已经有了造纸术,但纸张还是很贵重,诸葛均看着那破损的纸鸢,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孙灵温声安慰道:“别难过,我们可以再折很多纸鸢。”
诸葛均抹了抹眼睛,突然想到什么,兴奋地说:“姐姐,我去让哥哥做一个不会坏的纸鸢。”说罢他跑去将诸葛亮找了过来。
这处别院平日里颇为冷清,院子里种了许多绿植,都是诸葛亮亲手侍弄的。自孙灵带着青荷和翠莲住进来后,他便鲜少前来。
此次踏入别院,他发现那些绿植愈发繁茂,还多了几盆绣球花,想来是孙灵添置的。
诸葛均迫不及待地向哥哥展示纸鸢是怎么飞的。
诸葛亮仔细观察后说:“此物需借起始力量,能在空中滑翔。若有风相助,便可飞得更远。若风力持久……”
孙灵接话道:“便能一直飞下去。。”
诸葛亮似有所悟:“如此说来,或许可造一个能载人的飞鸢。”
诸葛亮竟如此聪慧,仅凭一只纸鸢,便能想到如此精妙的设想。孙灵好奇道:“具体要怎么做?”
诸葛亮对机关术的研究由来已久。他不仅钻研过鲁班的技艺,还仔细研读过墨子的著作。这两位先贤都曾制作过木鸢,也就是最早的风筝。
《鸿书》里明确记载“公输般制木鸢以窥宋城”,说明鲁班造的木鸢还曾用于军事侦察。
诸葛亮一直对载人飞行充满兴趣,但始终没想通具体该如何实现。今天看到纸鸢后,他立刻有了灵感。
说干就干,诸葛亮钻进木工房准备材料。他挑选了韧性极佳的竹条和结实的牛皮作为主要材料。
先用竹条精心编织出一个翼型框架,前部宽大,后部收窄,中间略微隆起,模仿鸟类的翅膀形状。
这样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利用风力产生升力。接着将裁剪好的牛皮严丝合缝地覆盖在竹框架上。
整整忙活了几天,一个巨大的飞鸢终于制作完成。
孙灵绕着这个大家伙仔细查看。听诸葛亮解释后,她发现这飞鸢的原理和现代的滑翔伞很像。
凭借以前玩滑翔伞的经验,她指出了关键问题:“这个飞鸢现在只能随风飘飞。要是能自己控制方向和速度,就能选择降落地点了。”
诸葛亮听后着手改进,在飞鸢前部加装了一个可调节角度的装置。通过几根结实的麻绳连接,操作者可以控制翼面角度,从而调整飞行方向和速度。
经过反复调试,飞鸢终于达到了两人的预期。从理论上说,这个装置能够利用风力和空气动力实现载人飞行。
但究竟能不能真的飞起来,还需要实际测试。
这天清晨,诸葛亮一行人来到城外一处平缓的山坡准备试飞。
谨慎起见,他们没有声张,只有诸葛亮、孙灵、诸葛均,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