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牵扯其中(2 / 2)
太子却对此嗤之以鼻:“即便你没有参与其中,也逃不过包庇纵容之罪。你曾去过那罪人家中,你妾室亦时常回去省亲,你该不会要说你对此事全然不知情吧?”
顾彦昭也一步不让,反讽道:“通敌叛国乃是抄家灭族的大罪,我岂会为一个妾室而让自己置身险境。还是太子想污蔑我徇私舞弊,以此构陷我吗?”
“凡事需要讲究证据,而非信口胡言,便想让皇上定罪于我。”
二人面对而立,针锋相对,气场不相上下。
皇帝一言不发,态度未明,百官亦不敢言语。
“好!”
太子忽然喝彩一声,似乎就在等他提起证据之事,神色愈发得意,扬声道:“既然衡王说本宫是污蔑你,本宫便拿出证据,看你该如何解释。”
提起证据时,太子胸有成竹,命人将证据呈上来。
顾彦昭看见是封信笺,眼底划过异色,莫须有的罪名何来的证据?
“请父皇过目,此乃从那罪人遗物之中查到的信笺,上面暗示着衡王与此事密不可分,更与敌国细作存在未知关系。”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百官窃窃私语,皇帝见过信上内容,面色阴沉,将信笺甩向顾彦昭,沉声怒道:“朕对你如此信任,你却做出此等事,真是让朕寒心!”
龙颜大怒,百官畏惧。
顾彦昭捡起信笺看下去,见上面确实写着可以指认他的话。他却知道自己从未做过亏心事,面不改色地辩解。
“皇上息怒,此信定是有心之人伪造,臣从未做过愧对皇上与国家之事,臣**调查清楚此信的来源,为臣证明清白。”
皇帝注视着他,像是在考虑他的话是否可信。但见他神色自若,胸有成竹,仿若真的不是他所为。
面对百官质疑,若以此信笺便降罪于亲王必然不妥,且此信笺是太子呈上来,容易落得包庇嫌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