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章 凤(1 / 2)

加入书签

一对年近七旬的老人在一个咖啡馆里面对面的坐着。男的说:我差一点没认出你,变化真大。女的说:是的,变化真大,但我觉得你没怎么变,一眼就认出来了呢……男的又说:有30多年了吧?女的说:整整40年,我记着呢,我们40年没有见过面……那一年……

停了片刻。那女人看着男人缓缓的说:怎么现在才来找我?我,我等了你这么多年……

20世纪中叶。平静而稳定的社会正在有条不紊地踏着他的脚步运行,在这风平浪静的表层里暗中涌动着一股激流。这股激流以超出人们难以想象的能量,蓄势待发。它的爆发不亚于一颗能量巨大的**,所蕴含的当量让全世界大吃一惊。

1965年夏,炎热的季节,静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洒下的银光映照在这座寂静的大院里。

这是一座怎样的大院?我们有必要全面了解一下。

那年,这座城市里有好多老式建筑。在这条胡同里,就有好几座老式的院落,其中有一座院子是这样的。在南北走向的胡同深处,这座院落的大门向西开着。院落地势很高,院落的大门口外有几层石板的台阶。具体是几层?七八层吧,没有太多的人注意。拾级而上,门洞的进深将近有五六米。大门的两旁各立着鼓状的石墩。显然,最早住在这座大院的主人是一员武将。走过门洞10米左右,迎面是一个大影壁,影壁上面雕刻着一个大大的福字。挨着影壁的左面是一个宽大的门廊,穿过这个门廊便进入大院。

那时候这座大院保存的还算是基本完好。门楣门柱门槛基本都在。所说的门楣就是正门上方门框上的横梁。一般都是粗重实木制就。按古代建制,只有朝廷官吏所居,官邸官府才能在正门之上标示门楣。一般的平民百姓是不准有门楣的,哪怕你是大户人家富甲一方没有官面上的身份也一样不能在宅门上标示门楣。再加上门前台阶的级数约有七八级。相传这座院子里住过总督或者是其他的大官,可见早年其显赫的程度。

这是一座省会城市。现在在这个院子里居住的是省**厅和省检察院的干部。这些干部里,本市的人少,大多都是其他省市随**业到地方上的外地人。院子里居住的人口音比较杂,真可谓南腔北调。

走过门廊,映入眼前的就是一个大院。一个大大的四合院。在这个大大的四合院里,竟然人为的分成了前院和后院。大院中间夹了一段高高的隔墙,隔墙中间有一个月亮门。这面墙把这座大院分成了前院和后院。对面墙应当是后人建的。什么原因?笔者不得而知。总之这面墙的出现给这座大院增添了一些神秘感。穿过月亮门进入后院。所以前院没有北房,后院没有南房。前院隔墙的东北角和西北角处,各栽着一棵大槐树。树干疤痕累累,树身枝繁叶茂,树龄至少在50年以上。大树粗壮的要两个小孩子才能抱得过来。不知什么缘故,这样的一座院落里竟然种了槐树,让人感觉有些奇葩。然而更奇葩的还在后面……

前院的一排南房屋后面房墙与院墙之间的空地上种着一排桑树。整排房屋后面长长的空地上大约种了有10来棵桑树。每年到春蚕破卵出壳的时候,孩子们便跑到屋后的树下,爬到树上摘采嫩嫩的桑芽喂他们的蚕宝宝。只听老人们说过这些桑树影响这个院子的风水。至于影响怎样的风水,没人细打听,因为这属于封建迷信,是被禁止传播的。更何况它是种在院子房屋的后面。桑葚熟了,有大量的桑葚供人们品尝。这些桑树就默默的与人们相伴成长。

穿过前院的月亮门,来到后院。映入眼前的是一座假山。假山是用山石和土堆砌成的。围绕假山是用砖砌成的一米高的围墙。这座假山面积还不小,差不多占了大半个院子的中央。山上种了一些松柏万年青之类的矮树。在这些数中竟然有两棵枣树。一颗是坡枣,另一颗是灵枣。灵枣成熟比较早,不到收获的季节还没有长红就给孩子们用竹杆打下,或者爬到树上摘了吃。因为这些枣树也说不上是谁家的。在院中央隔着谁家的门也不是太远,又不是太近,无法判断归哪一家所有。那个坡枣的命运好一点。一般来说长得成熟了,院子里的大人们开会商量打下的枣子全院分。当然这就没有前院的份儿了。

每到夏日,人们在院里的大树下歇凉。孩子们在假山上玩耍。到夜晚知了声以及昆虫的声音响彻一片。在寂静的夜里唱着和声。人们拿着凉席铺在院里的地上,望着星空,听着昆虫们的交响曲。有的大人还给孩子们讲一些故事,那都是对生活的憧憬,对未来的一些向往。前院住着一对年轻的教师夫妇,闲暇时也会凑到后院来与后院的人聊天。女教师会给孩子们讲一些童话故事,常常把孩子们讲入梦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