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步入正轨(2 / 2)
坐下时,任千里与陆暄的眼神一触即分,掌心冒出细汗,心也如擂鼓般颤动。之前因为话本设定,总会不自觉靠近她,现下觉醒有了自我意识,反而不敢靠近了。
陆暄没留意他的不自然,一心记挂着事业,将写好的计划放在桌上:“之前表兄曾说这条街上只我们一家书局,除非绕远路,否则定会来此买书。”
苏珩点头:“不错。”做独一家的生意,是他们选址于此的原因。
陆暄:“可我们忘了,丰京书院多在城北,城南这里寥寥无几,且学子们多住在书院学舍,一月才回家一次,若要买书,就近购买最是方便,这也是丰京书局多开在城北的原因。”
苏予抵掌:“对啊,当初我们怎么没想到这点。”
任千里:“城北学子虽多,可书局也多,能开到现在的书局多数是代代相传的祖业,有口皆碑,若我们在城北开书局,怕是竞争不过他们,我们书局虽没有占尽地利,但也不是没有办法起死回生。”
任千里与陆暄想到一处去了,陆暄赞同道:“随安说的不错,这也是我今日叫你们过来的原因,这是我写的计划,大家看看。”
陆暄写的计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是改变经营模式。他们本想争取的客源是城中的读书人,以卖书为主,现下看来已然行不通。既如此,那就转变思路,既租书也卖书。租书按时长收费,可在店中品茶看书,也可以带回家中但要加收押金,若是附近居民,价钱以实惠为主。而对那些一掷千金的豪横子弟,则享更高规格,价钱自然也要高几档,只是若要吸引他们,还得寻个好的噱头。
第二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经史子集家家书局皆有出售,城中百姓选择其他书局而不是他们,无非是其他书局能买到的为何要舍近求远来他们这,除非有些书只能在他们这里买到。至于这个问题,陆暄已经想到解决之法,只是晚点还要去丰乐楼找一趟莫老板才能议定。
第三是打响知名度。人气是他们目前最需要的东西,现在坏就坏在除了附近居民,丰京其他街巷并不知道这里开了个书局,自然无人光顾。而书局一旦有了名气,世人出于好奇心理,总要来此辨一辨传言虚实,有了人气,外人经过时也会进来凑凑热闹。
陆暄:“第二条我已想到了应对之法,只是其他的还需大家一同想办法。”
任千里:“我们开张前几日可以发些红票吸引客人,我今晚回去写个告示,道一道我们书局的独特之处和让价活动,印刷多份在全城分发。
苏珩指着第一条:“这个好办,城中的世家子弟来来去去就吃那几套,我去把他们诓来。”
苏予不甘示弱:“这几日我也同京中那些小姐多走动走动,就说我寻到个好去处…”
每人都分派到工作,干劲十足地往不同方向散开,停业几日的书局也将因众人的努力步入正轨。
陆暄与任千里则一同去了丰乐楼找莫惊鸿。
向廖掌柜说明来意并出示带有火纹图案的竹牌后,陆暄与任千里被带到三楼。
同样的地点,同样的人物,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