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1还差一点(1 / 2)

加入书签

今天对于孟景遇来说,踏入辰曜会议室的每一步,都与他每一次的心跳节拍一样,又重,又踏实。

两年前的他订了一个目标,如今却能以代表的身份与宋语宸面对面,他昨晚紧张到得靠安眠药入睡,做足了心理准备才能在此刻维持住表情,与宋语宸握手。

偌大的会议室里,QGF与辰曜两方团队各自就座,实木长桌两侧的气氛有点微妙,有人探究有人紧张,双方在会议还没正式开始前都先彼此寒喧,试图热络一下气氛,但每个动作都有一番成算。

宋语宸一席深色套装,俐落的剪裁勾勒出她优雅干练的姿态,而孟景遇穿着浅色西装,显得相对平易近人,搭配一副银色细框眼镜,俨然有了年轻又专业的形象。

“有幸与宋总见面,也感谢辰曜团队拨冗会面。”孟景遇先简单地开场,微笑地环视在场所有人,最后视线停在坐在主位的宋语宸脸上,“我们一直有关注辰曜在新能源领域的成就,尤其是你们在智能电网这一块的突破。”

“过奖了,我们不过是顺应市场趋势。”宋语宸嘴角上扬,没有轻易接下赞美,“说起来,我对QGF在东南亚的布局速度略有关注,你们的速度相当快,Nexa和SynLink都是大家很关注的项目,孟先生在这两个项目里都担任举足轻重的角色,所以我们也希望能有机会合作,借助您的专业,我想我们未来无论是新能源还是AI都会有更大的进展。”

“客气了,这些其实得益于我们刘总的远见,当然了,SynLink这个项目,其实和辰曜的发展方向有着相似的契合点。”

“是吗?”宋语宸的身体微微向前倾,专注地看着他,“愿闻其详。”

孟景遇身旁的助理站了起来,很快的前面的投影大屏上就有一组数据图表。

孟景遇随后开口说明:“辰曜目前专注在智能电网的区域优化,而SynLink着重于跨区域的物流网络效率,看起来两者是平行的,但实际上有交汇的可能。”

“哦?物流跟能源吗?”宋语宸微微仰首。

“新能源车的普及化可以重塑整个物流生态,若是能把智能电网跟智能物流系统整合,您觉得会有什么样的效应?”

赵志航一听,忍不住说:“这听起来是一个相当大的构想。”

“但并非不可实现。”孟景遇的语气笃定,视线短暂地跟宋语宸对上,“我认为,科技的价值在于打破固有边界,因此只要我们能结合两者的优点,那对于这个行业的改变是具有前瞻性的。”

宋语宸点了点头,语气专业且清晰:“这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方向,不过跨领域的整合,所要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技术层面,还有政策跟市场的接受度。”

“没错,这也是为什么需要选择适合的伙伴。”孟景遇颔首,咬字轻轻强调了“适合”两字,“在这个领域,我认为QGF跟辰曜有很好的互补性。”

两方团队都有人开始低声交谈,有人振笔疾书,有人看着平板在找资料。

宋语宸思考了片刻,手上转动的笔也停了下来:“孟先生的想法很有远见,但任何合作都需要完整明确的风险评估和收益预期。”

“当然。”孟景遇接过一旁助理递过来的平板,微微滑动椅子拉近与宋语宸的距离,把平板放到两人视线可及的位置,“我们初步评估,如果能够整合辰曜的技术与SynLink的物流系统,那可以在三年内降低整体能源消耗15%,同时也能提升物流效率将近20%。”

宋语宸沉吟不语,手指轻轻滑着平板屏幕,仔细地看了几分钟,微微侧头看他:“这是你自己做的分析?”

“是。”他迎上她的目光,没有躲避,“我对这个方向,相当有信心。”

整个空间突然有一丝很微妙的静默,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段对话背后的某种张力。

“宋总,我认为未来的竞争不是单一企业或单一系统的较量,而是整个生态网络的博弈,谁能先建立起来跨域、跨区的网络体系,谁就能在下一轮市场洗牌中先占据领导地位。”

孟景遇这席话掷地有声,让宋语宸的眼神微微睁大。

“你这番话……倒是跟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宋语宸轻轻一笑,“辰曜也一直在寻找突破传统界限的可能性。”

孟景遇也上扬嘴角,身体微微向前。

“或许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该如何让辰曜的技术与QGF的资源优势相结合,我想这会是一个很好的开头。”

“嗯,这值得我们深入讨论一下。”宋语宸微微颔首,转头看了一眼赵志航,同时孟景遇也跟身边助理低声说了几句,他们两人就先走出会议室了,“我会认真看过你的提案,并且期待能有下一次更深入的交流。”

“谢谢宋总。”孟景遇笑意渐深,“我期待能很快与您再见面。”

这个语气……宋语宸感受到一股难以描述的意涵。

会议结束后,双方团队互相交换名片,愉快的聊天,宋语宸的眼神追随着孟景遇,他正与自己的技术总监交谈,她想找出一点空档能跟他私下聊一下,却有点难以抓到时机。

幸好,孟景遇也转过头来,微笑地与技术总监结束谈话后,走到她面前:“宋总,有什么想法吗?”

“你跟我来一下。”

孟景遇跟着宋语宸到了旁边的小会议室,会议室门刚阖上,走廊吵杂的声音也与之隔绝,只留下这个空间内两人的呼吸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