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9章 招募兵士,新的建制(1 / 2)

加入书签

江城的招募正势全面展开因为江城灾民众多的原因即使苏渊建造的工坊够多给出的工作机会也多。

但整个江城的灾民也不可能完全满足大部分的灾民还是朝不保夕。但最少饿**的情况没有再出现。

招募兵士也进展得极其顺利短短不到三天时间招募的兵士就达到了五万之众。

苏渊将李公明等一众府兵都派了出去让他们负责新兵的训练而训练方式则是苏渊教给他们的。

毕竟府兵们成为苏渊的亲卫之后苏渊会经常训练他们。一众府兵熟悉苏渊的训练方式。

军队的建制也做出了改变三三制。

这个制度有极大的好处。

第一分工明确灵活性高。

第二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伤亡。

第三老兵带新兵可以帮助新兵成长提高单兵综合素质。

第四部队就算是被打散或者是遇到大规模的战斗还能够分散成小组为单位的作战集体。

这也就防止了在战斗时出现指挥官阵亡兵士们和无头苍蝇一般不知道干什么。

为什么大规模的战争

大脑一旦跟身体失去联系就会陷入到瘫痪中。但若是每一个战斗小组比成身体的细胞。每一个细胞都能自行运转。

哪怕是大脑暂时失去联系也不会影响身体机能的运转。甚至还能够做出相应的动作。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苏渊实施的制度比如建立一个军管会再往下细分各级军管会组织设什长小组、百户小组、千户小组及万户小组。

除了正管各级的各级长官之外另设军管小组长。跟正管长官同级但职权上要高出半级。

这就有点类似于著名的某湾改编。当然除此之外苏渊还制订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官军平等。

因为招募的都是新兵对这样的制度倒是并没有排斥的。甚至还很拥护。

毕竟这些人都是平民百姓出身哪怕有阶级观念却也并不深不是没办法改变。

这只队伍对于苏渊来说就是一次尝试。若是尝试成功的话

他以后所有队伍都会按这个模式组建。

毕竟只有这样的队伍才能够持续发展下去。才能够保证夺得天下才能够保证战无不胜。

而他派去掌控军队的则是手下的四百府兵李公明则是这只五万人队伍的主将。

李公明一直跟随着自己苏渊对他已经十分了解。虽然曾经也算是地方一霸可那也是环境所迫。

经过跟苏渊这段时间的相处他早就不再是以前的李公明。而且

苏渊也知道是时候让他独挡一面而这次招募兵士倒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至于那四百府兵对苏渊早就佩服得五体投体再加上苏渊经常调教他们这些人早就对苏渊盲目的信任。

苏渊也给他们灌输过不管是将军和兵士都是平等地位苏渊在他们面前也从未摆过架子更没耍过官威。

对苏渊这个制度他们当然是全力支持的。再说就算是在新兵中提拔人才他们也是从穷苦出身当然不会出现欺压兵士的现象。

真若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提拔起来的人瞬间就会被拉下马甚至还可能被驱逐出去。

江城这边在全力招募和训练兵士三府那边红莲教也同样也招募兵士为进攻江城做准备他们的兵力已经突破到了十万以上。

三府之地因受灾的原因虽然百姓较少于江城但三府之地毕竟要大过一府之地更不要说红莲教招募兵士还有一部分是强征。

百姓在红莲教的压迫下又不得不从。

红莲教起事后在三府之地烧杀抢掠哪有什么替天行道的行径。说他们是一帮土匪也不为过。甚至过之而无不及。

江淮这边局势紧张菏洲关这边的局势同样也并不太好。

虽然顾倾城杀了孙立仁将整个菏洲关都掌控在手上但朝廷下达了新的任命新的菏洲关主将叫秦纲他是秦会之的义子。

本是三品的车骑将军但因为被派往菏洲关的原因品级也提升到了二品骠骑将军。

在菏洲关外的新城外的一处山上沈幼娘此时看着已经初具规模的城市眼中有欣喜也有期待还有一丝成就感。

随着新城一天天的拔地而起她对苏渊的

思念也越发浓烈。

“沈姑娘不愧是苏候爷的夫人,你这新城建得很不错。

跟北辽的商贸往来已经进入到正轨,即使新城还未建成,可商贸合作却是进入了高度发展时期。

比如,盐、纺织、牛羊等,这些是重中之重。往来的商贸不仅让新城发展加快,同样也让北辽受宜匪浅。

耶律嫣然本在北辽国内,但她也被勾起了好奇心,就亲自过来查看一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