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1新铺子(1 / 2)

加入书签

次日一大早,陈亦庭就背着为数不多的行囊赶来了。

吴婶见他手伤着,只让他先看着,知道日后需要干什么、怎么干就好。陈亦庭却不肯,非得亲自上手。吴婶见他勤快又实诚,觉得三个姑娘有他照料,就可以放心去照顾女儿了。

绵绵用铺子卖剩的布料给陈亦庭做了几身衣裳,他受宠若惊地收下了,却不舍得穿。直到夏锦把他补丁落补丁的旧衣裳直接扔了,他才乖乖穿上新衣。

人靠衣装,穿着体面的陈亦庭很是眉目清秀,加上文质彬彬的言谈,倒蛮像个富裕人家的公子哥。

三人了解到,陈亦庭家原也是书香世家门第,后因祖母刚正不阿得罪了地方官,被找茬入了罪。一家人靠着原本的家底过活,日子也还过得去。

后来母亲病逝、祖母病重,他豁出去变卖了不少祖产,最后还是没能救回祖母,父亲郁郁寡欢,很快也去了。

他亲人都没了,祖产也所剩不多,就想着京都是皇城,人们行事应会更规矩,不会欺负人。于是他卖了最后的祖产来京都,本欲重新开始,谁料刚到就被人骗了个彻底。

他告了官,可没有证据,他又是个罪民,官府也不愿去帮他查证,最后轮到靠打零工勉强度日的惨境。

陈亦庭十分感激三位姑娘的收留,尽心尽力去做好每件事。出去买菜买肉、买米买油,会记清楚他在哪家买的,当天的市价和购买的价格与数量,细细造册。

钱浅见他行事循规蹈矩,甚至于有些迂腐,很是可靠,便开始逐渐叫他接触更多的事。

铺子进货、消耗这些原本是夏锦记的,可她神经大条,经常漏记或者记重复,于是账目总是有些出入。反正不严重,钱浅和绵绵便也不当回事。

如今有了陈亦庭,夏锦可算是解放了。

夏锦自己都没意识到,不过短短时日,她便依赖上了这个头脑清晰的书呆子,账目上面的事总要问过他才安心。

陈亦庭为了记账方便,想请绵绵给他衣裳多缝几个口袋,方便他带着笔墨、账本随时记录。

钱浅想起前世见过的工装衣和工装马甲,便画了出来,让绵绵照着给他做了两身。

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天陈亦庭回来说,有人拦住他问这衣裳在哪买的,那人十分需要这样的衣裳。

钱浅灵光一闪。

京都城虽然富裕人家多,可像他们这样的底层百姓更多。这种工装衣物可以极大的方便普通人,随身装各种工具物什,而且需求量更大,受众群体更多。

她把想法跟两姐妹说了,绵绵当然希望有更多人穿她做的衣裳,夏锦很乐意做正经事赚钱,三人一拍即合。

夏锦很兴奋:“如今铺子生意红火,早先投进去的钱很快就要回本了。可现在铺子太小,客人多来几个,店里就站不下了。我早有想法,不如咱们在繁华地段再找间铺面,将铺子扩大,还可以租下两层的那种,楼上可以给贵客们量身试衣!”

钱浅摇摇头:“两种衣裳不能放在一间铺子里卖。”

“为什么?”夏锦不解。

钱浅耐心解释:“因为客户群体不一样。咱们现在的衣裳料子好,花样也好,那些富裕人家才能看上眼,也不在乎价格贵一点。而这种工装衣,是那些需要做工的人穿的,价格绝不能高。两者价格差异会很大。”

“而且做力工的人,身上难免会其他的味道。茶味儿、油烟味儿还好说,若是汗味儿、鱼腥味儿之类的,你觉得现在那些客人们还会愿意进店来吗?”

夏锦发愁:“那该怎么办?”

钱浅弹了她一个脑瓜崩:“傻呀!开两间铺子不就好了!”

夏锦瞪着她快速缩回去的手指,怒道:“想死直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