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0不认(1 / 2)

加入书签

苏靖斌无暇顾忌太多,遮掩可能会出更多的纰漏,于是他用最简单的语言讲完了张惜玉的归去,又用三言两语道出了他和林正阳的怀疑。

太过冷静的讲述,泛起一片凉薄,与他一贯儒雅的形象有了剥离。

而后屋里陷入了的沉默,心里惊涛拍岸,不得不用尽力气去平复,去往心底灌。

苏启墨对张惜玉并无印象,懂事后听闻这个名字,他曾几次用力地去回忆,全都是一片空白。

他三岁识字五岁作诗,自认记性很好,但就是搜索不到对这个人的任何记忆。甚至他曾去过角落里那个偏僻而荒败的院子,也只能证实这个人可能不是母亲的虚构。

他听母亲提起这个名字时,母亲已时日不多,但每日都妆容整齐地出现在大家面前,让他和父亲都没有意识到母亲身体的衰败。

母亲告诉他,父亲心里有一个叫张惜玉的女人,按理他该叫一声玉姨娘。那个女人还生了一个女儿,只可惜他们之间情深缘浅,玉姨娘为了救他父亲,刚生产完就惨死在歹人刀下,孩子也丢了性命。

母亲说,逝人已去,万事皆休,玉娘子于苏府有大恩,等他长大后可以问问父亲玉姨娘的埋骨之地,逢节去祭拜,也是为人子当做的。

他当时并不清楚这代表着什么,左右家里无人提及玉姨娘,母亲也只说过这一次,而且母亲正值盛年,来日方长,他并没有把母亲的话往心里去。

可万万想不到,没过多久,母亲一觉睡去不再醒来,临终无一句遗言,只听身边服侍的人说,夫人常念人各有命,怨不得。

丧事办完,父亲很快遣散家仆,很长一段时间,家里就像阳光照不进的古井,阴冷,幽静,像囚着一个又一个的亡灵。

他自幼读圣贤书,随父亲学礼义诗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听从父母之命,谨记教诲。母亲去后,他潜心学问,心存高远,树报国之志,一心想步入朝堂为民请命。刻意地把那些原本就朦朦胧胧的旧事藏了起来,日子长了,以为自己都忘记了。

而今天,他从脑海深处翻出了这个名字,原来大浪淘沙,并未带走。

“二小姐是玉姨娘的女儿?”苏启墨看了看林潇月,又看向父亲,眼里的内容太过清晰直白。

“这么说,我是??”林潇月声音里泛着苦涩,以为父亲母亲讲的事够离奇了,没想到还有更荒唐的,话本子都没这个胆子编,偏偏就都落在她身上了。

她多么一个胆大敢言的姑娘啊,却连日来几次三番要把说不出口的话吞下去,硌得心里难受,化不开。

“你是我的......妹妹?”苏启墨接过了话音,但是听得出,说的话就像梦魇般,连自己都觉得不真实。

林潇月坐立难安,心里一遍遍地提醒自己冷静。你们也说了,做不到百分百地保证,那百密尚有一疏,老天爷可会开玩笑呢,凡心一起就要戏耍人,她可不能上了套戏耍自己。

张惜玉是她母亲这事,原本她都要信了,之所以急着找她的下落,是不想大家再总是猜来猜去,是非区直找到当事人问个清楚,是与不是快刀斩乱麻来个痛快的。

踏踏实实地才好过日子不是吗。

但没想到张惜玉早已香消玉殒,而且还是苏老爷的姨娘,他们两人有一个女儿。

她实在认不下来。

既然死无对证,那就天意如此。

而且本来就还有那么多对不上的疑点不是吗?

恐怕很难对上了。

也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