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晚园(1 / 2)

加入书签

斜晖漫扫苔痕浅,坠檐角,琉璃盏。曲沼浮香荷影颤,鲤噙云碎,鹤梳烟软,石罅鸣泉缓。藤阴半掩斑驳篆,铜漏泠泠坠星晚。一炷沉檀萦画槛,老院丁缚竹,谁家弄管,惊起流萤乱。

天色已近傍晚,日光柔和下来,花园里重归寂静。

林绾容来到曲池边的凉亭里,定定地看着池水。原本她是要歇一歇的,回屋躺下却难以安定,心里觉得闷,索性又转到花园里,看落花纷纷铺满了水面,又随流水飘向远方,一时情怀难疏,便叫丫鬟抱来了琴。

她自幼学琴,是真的喜爱,可以借琴曲抒发心绪,也可以排解寂寥,学得一丝不苟,规规矩矩。

几年前,孔先生说让她注意要摆脱闺阁气,不要总是停留在小女孩的纯真或者清愁上,即便伤春悲秋恼东风,也得知道这内在的情绪是如何变化。弹琴不能没有共鸣,人和琴,曲和心,神与天地自然。

那时候她还小,未曾及笄,懵懵懂懂地不能真切地理解。但是从此她闲来读史书,常思义理,又让父亲长兄帮她收集历朝散佚的曲谱,残卷也好,无名也好,她都视若珍宝,用心整理了,尝试着演绎。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她不再关着门抚琴,而是喜欢走出去,人在自然情境里,或高楼倚月,或泛舟荷丛,或临水伴雨,或风过花树......她自己或许尚且不知,但林府的花草游鱼,鸟雀蝴蝶,都知道大小姐抚琴的样子美得人不沾尘。

音符从绾容指尖飘出,随水,随风,高处如花开枝头,婉转待故人回首,低回时若光阴无情,终要谢了春红。一片芳菲,无奈飘零,琴弦上暗哑着,似没着没落,惹人心疼。花瓣落下来,落在绾容的裙上,发上,还有琴弦上,甚至,有泪在她眼里徘徊,只是她一直忍着让琴声不断,泪水不落。

忽然,一阵清幽的箫声传来,托起了琴声的脆弱和纤柔。绾容停顿了一下,来不及多想,手指轻抹,跟上了箫声的飘逸,几个婉转寥落,渐渐转为柔和。一曲琴箫空灵古雅,花间彩蝶嬉戏,林中云雀追逐,暮色四合,忘了归处。

林绾容坐着没有动,只是抬头看着前方。那人握着一管洞箫,洞箫上垂着流苏挂坠,他站在芭蕉树前,温润如玉。

见绾容看他,他上前走了几步,“姑娘琴艺清绝,小生唐突了。”

绾容没有吭声,旁边的拾光上前几步,“这是我家大小姐。你是谁?宾客都已经散了,你一个外男,怎么闯进后花园来了?”

那人重新施礼,“打扰了林小姐的雅兴,我是杭州苏启墨。”

听他报了名字,林绾容站了起来,“原来是苏公子,让你见笑了。”

“贵府花园精巧,我随意逛逛,不想扰了小姐。”

“苏公子客气了,远来是客,原该有人陪着才是,是我们失礼了。”

“二公子原是要陪着的,但他中午喝得有点多,我让他回去歇息了。能听到小姐琴声,实在有幸。”

“我琴艺粗陋,承蒙公子不嫌弃,还以这般精妙的箫声来和。”

“小姐过谦了,杭州西湖盛产琴声,但是小姐的琴却是我听过的最好的,只是后来过于哀伤。”

“看到花事飘零,陡然伤感而已,世人都喜欢繁花盛开,可多少花开根本无人知晓,也无人怜惜,盛放不过一瞬,转眼就谢,最终混为泥土,也无人可惜,倒不如不盛开的好。”

“为何可惜?又要如何可惜?子非花,焉知花之情?花开本就不是为了谁来欣赏,它是草木繁荣一季的过程,花开花谢,结果成熟,落地生根,来年有更多的花开,这才是它的意义。如果连盛开的机会都没有,那才是命终,又会有谁来感慨?”

“公子非要说得这么冰冷无情?”

“有人自然有情,有心才会生情。有人寻花赏花,怜花惜花,都是人的情感,花不在乎,因为不在乎,它才年年开得恣意自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