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22章(2 / 2)
然而在珍妮的笔下,黑水港的富裕程度比上述几地有过之而无不及。
“虽然作者一再强调沃尔福特公爵心胸宽广,诚实可信,但公爵的态度并不代表附庸、臣民的态度。”神父说罢还抬头看了养子一眼:“这世上有一人瞧着你好便会送上祝福,就有三倍的恶人希望拉你下来。”
爱德蒙他没有抬头,而是继续查找文里的违和之处:“你觉得这不是珍妮自己写?”
“是,但也不全是。”
“……什么意思?”
神父递给养子一颗糖渍草莓:“尝尝。”
爱德蒙吃下便见神父递来糖渍葡萄:“漱口后吃。”
吃完葡萄又被要求漱口后同时吃下两种果干。
“如何?”
有了糖果的感官刺激,爱德蒙也明白对方想说什么:“她是在别人的文上进行创作,而且因改得太多而失了本味。”
“这就像是有人重写《哈姆雷特》。”神父也是阅文无数,堪称读者的老饕餮。管中窥豹,能编出这世界观的肯定不是泛泛之辈。
至少不是十七岁的珍妮能办到的。
“她的阅历不足以编出这种世界观。”
“也许是天赋异禀。”
“再异禀的天赋也有外力催化。”神父坚持自己的想法:“二十五岁的歌德能写《少年维特的烦恼》,但不能写《浮士德》。同理,闻名英国的奥斯汀小姐也无法将背景搬到她熟悉的乡村以外。”
这话实在太有道理了,爱德蒙想为她说话都无从下口。
“她又没有当过警察。”
神父刚想收起书稿,爱德蒙又憋了句辩解的话:“为何你没因此去挑侦探小说的错。”
“……“问的好,他还真没想过这个严肃的问题。
神父把理好的书稿再次弄乱。
不提不知道,细看吓一跳。
爱德蒙对侦探小说的喜爱不如漏洞百出的架空小说,可神父却对珍妮没有大改过的侦探小说评价颇高??虽然没有华丽的词汇与精妙背景,但剧情的设计已经达到优秀的门槛。
不知为何,神父在读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