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已有几分当年文肃公主的风范了(2 / 2)
文肃公主与贞帝没能多活十年,是徐老太傅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年前轩明在林妍的劝说下与林氏长谈过一回,大意是希望林氏回川南去,轩明会封林氏做新的川南王,以剑阁山脉为界,自此井水不犯河水。林长仁没有同意,林长信大骂轩明狼心狗肺忘恩负义,总之不欢而散。轩明许是对此结果早有意料,没有让林妍去,说她去了也是白挨一顿骂。结果果然如此。林妍叹息一声,再也不敢提这码事了。也是,见识了江南的广阔,沾到了至高的皇权,谁会愿意退回去?就算让林妍此时做回寻常的富家女,她也不愿意。
林妍叹息,怎就走到了这样水火不容的地步。反倒是轩明从身后抱了她开解劝慰,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等分出来胜负就好了,总归不会当真搏命。
但内里怎么不和,轩明与林氏面上仍是一家人同仇敌忾的样子,轩明、林妍、林氏都知道,他们并不是这片土地原本的主人,觊觎西雍的人太多,绝不能自己起了内讧,自断臂膀。于是川南林氏的子弟几乎阖族上京,加起来竟有大几百人。林氏家风严正,子弟们文韬武略竟都不错,不少人都过了文武会试,被授予了官职。
总之,轩明在集权,清流在壮大,林氏在奔走,南派凭着根深蒂固的底蕴迅速复苏……好在西雍皇权这个饼子足够大,几方大佬默契地鲸吞蚕食,只比在酒足饭饱前,谁吞的多,谁的力气更大。
而林妍早早地搭建好自己的班底,在轩明的支持下,重兵压阵,严刑峻法惩治贪腐,以绝对的实力优势开始延续元庆变法之策。林太子太傅当年的三十六策经过林妍修改,更加温和,也更加切实民生。林妍先从劝课农桑开始,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军屯与减税并行,极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又赶上风调雨顺的大丰年,一时百姓都道得遇了明君。
但尽管林妍已十分小心,循序渐进,可到底,变法是要得罪人的事情。好在她有轩明支持,有军权,也有林氏女的身份,清流旧党大多承她提携之恩,叫被触动利益的南派世家旧族和部分官僚集团恨她恨得牙痒痒,也没有办法。
冬去春来,寒暑交替,转眼间两年已过。
东雍的轩荃扩兵屯粮,奈何北有犬狄东有蛊族,对着西边的西雍和南边的楚国也不能贸然发兵,反倒因军队贪腐严重,巨大的军费开支离不开苛税重徭,是以百姓苦不堪言。从去年入冬,西雍与楚国的边境上天天都有拖家带口逃出来的难民。轩荃下令,潜逃出境者,株连九族。于是边境交界处的河渠里的水连月都是腥红的,地方官不得不赶紧堵上河道,引来西雍内境水,才保证百姓饮用水源与春种……
相形之下,楚国面上倒是一团和气。苏辰娶了老菀南安抚使的独女,民间也有传言说是义女。楚霖看中苏家的女儿,可苏小姐却当众指桑骂槐说楚霖粗俗无理,沐猴而冠者堪承大业?这太子妃不做也罢,若逼她成婚,不如绞了头发做尼姑去!竟拒了楚帝的指婚。
楚霖拉拢不到苏家,也不会让楚奕拉拢到梁家,原本宫中要为楚奕定下梁国公的小女儿,楚霖得了信,散播出楚奕早与卫国公侄孙女定了亲的消息。
梁国公夫妻不由犯了嘀咕,早在旧京就知道楚四少爷与软玉楼的抚影姑娘纠纠缠缠,最后逼得一代名妓跳楼自戕香消玉殒。后来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