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3初试(2 / 2)

加入书签

到了考场门口,只见门口墙上贴着一张大红纸,红纸上写着这间教室的考试人员和座位。

王英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和座位,进了教室,还有人在外面嚷嚷着没有名字,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被刷下去了。

双人课桌,一张桌子坐一个人,王英坐好后,等了十几分钟,人到齐了。人到齐又等了十几分钟,才开始发试卷。

试卷是手写油墨印的,题目只有判断题和问答题,其中判断题十道题,问答题五道题。

王英扫了眼题目,判断题里大部分都是一些政治题,问答题里有两道是政治题目。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王英毕竟才高中毕业,政治题不在话下。她知道政治题就是做做样子的,另外三道问答题才是重头戏。

这三道题目问得很笼统,一是,如何提高产量。二是,如何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三是,如果叫你研发新产品,你会具体怎么做。

王英从口袋里掏出钢笔开始答题,这支钢笔是赵云升的,是他今天早上非要给王英的,说用他的钢笔,肯定下笔如有神。

王英确实下笔如有神,但不是因为钢笔,而是因为前世的工作经历和见识。

王英答得很顺利,与她一个考场的人,看上去也都在认真写。她答好后,没有急着交,她不想太过引人注意。等最后结束铃声响起,她跟别人一起交的卷。

出了考场,王英看到隔壁教室有个人,直接冲了出去,逃跑似的跑走了。王英看她的背影认出,那是张秀敏。估计是怕撞到她弟弟,也不知道她这次能不能瞒得过去。

王英到自行车棚,取了自己的车回家。

考试结果明天会贴在副食品厂门口,王英明天去看就行了。

王英到家,热了早上剩的粥,摊了个鸡蛋饼当午饭,吃过后继续为赵云升织毛衣,昨天下午被赵云芳耽误了半天,不然今天她都能织好了。

下午,副食品厂厂会议室。

副食品厂的领导们都聚在这儿,包括赵主任。他们手上已经拿到了考生的试卷,名字都是糊住的,保证公正公平。还有两名革委会的监督员,负责监督他们。

试卷是这些人一起批改,三个人一组,一人改,两人复查。他们重点看的就是那三道问答题,尤其是最后一题。

赵主任负责复查,看到前一位领导竟然给一个学生的最后一题打了满分,他便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准备仔细复查一遍。

他这一复查,不由得人都坐直了几分,这答的也太好了!

这个学生,从当地原材料,地域饮食习惯,市场空缺,老百姓的需求等方方面面考虑,从前期的调研,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再到后期的商品销售写出了一个完整的副食品开发过程。过程详尽到有些细节连他这个老员工有些都能忽略。

确实该满分!赵主任在前一位领导的签名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同意这个成绩。

赵主任把试卷交给下一个领导,心里暗想,这该不会是英子的试卷吧。如果真是她的,那他们家可真出了个人才。儿子一天到晚只想着风花雪月,儿媳妇倒是既有雄心壮志,又有实干精神。

试卷批改结束,那张最后一道题满分的卷子,已经在副食品厂所有领导手里转了一圈了。

所有试卷批改完打分完成,在革委会监督员的见证下,初试前十名的试卷名字被厂长钱同生拆开。

“快看看,第一名叫什么名字!”副厂长郑连成说。

钱同生看了一眼考生名字,眉头一皱。他参加了老赵儿子媳妇的婚礼,老赵的媳妇好像就叫这个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