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3原则(2 / 2)

加入书签

“我送送你。”陈秀琴跟着站起。

“云升,英子,有时间去家里玩。”艳芬说。

“好,嫂子路上当心。”王英回了句,赵云升没吱声。

陈秀琴把艳芬送出家门,回来的时候又叹气:“真是个犟种,不晓得还要在高家守多少年呢,她还有几年年轻啊,再过两年,想嫁人都难了。”

“妈,你又不是妇联的,管人家干嘛,人家愿意守寡。”赵云升说。

陈秀琴哼了一声:“就你们这些小年轻,成天情啊爱的,她肯定是小时候乱七八糟的书看多了。”

王英想起赵云升包着书皮的书,看了赵云升一眼。

陈秀琴说完,觉得这话对赵云升和王英这对刚结婚的小夫妻来说有点不妥,立马把话岔开:“英子,今天毛衣织怎么样了。”

“先给冬宝织的,织好一片了。”王英说。

“你分片织的啊,拿下来看看呢,赵云升你上楼去拿。”陈秀琴说。

赵云升立马上楼去了,他下来的时候,嘴里啧啧个不停,把王英织好的毛衣藏在身后。

“你藏什么!又不是你织的。”陈秀琴没好气地说。

赵云升把毛衣从身后拿出来,双手展开给陈秀琴看:“看看,好看吧,没见过这种花吧!”

“哎哟,我真没见过,这是怎么织的。”陈秀琴接过手来,惊喜地说。

“五根针织的。”王英说。

“好看!还真从来没看过这种。”陈秀琴高兴得很,“你大姐肯定喜欢。”陈秀琴说着眼珠子一转,“到时候,叫你大姐抱着冬宝多出去走走。”

王英笑笑没接话,赵云升也跟着笑,一家人没有把话说明。有时候,一个毛衣花样子就能交到朋友。

王英两口子和陈秀琴拉家常,说起了下乡的事,根据今年北崇的下放政策,如果王英她们两姐妹不结婚,是肯定要下一个的。

现在北崇很多人家都在闹,特别的孩子多的人家,谁下乡,谁结婚,工作给谁顶替,怎么开疾病证明……家家户户都有难念的经,里头不知道催生了多少故事。

正说着,赵主任端着茶缸子回来了,神色凝重,心思重重。

“怎么了?怎么出去一趟,从哪里带了心思回来了。”陈秀琴说。

赵主任说:“市里几家厂可能要考试,选拔一批人。”

王英听了心一跳,她怎么不记得前世有这事的。要是有考试,她只管去参加考试,还嫁什么人啊!

“这不是好事吗。”陈秀琴说。

“什么好事,萝卜坑。”赵主任把茶缸往桌上一磕,显然对这事很不满。

“啊?真下放下到某些领导头上了啊?”陈秀琴小声说。

赵主任哼了一声,没回答,但也是默认了。

“真的啊,那是哪家谁起的头,哪几家厂参加啊,不怕底下闹起来吗?”陈秀琴坐到赵主任身边,这会儿一家四口都围着饭桌坐。

“又不是大规模选拔,偷偷摸摸搞,没多少人晓得。”赵主任说,“现在成不成还不一定,也有领导强烈反对呢。”

“副食品厂也参加吗?”陈秀琴问。

“我是反对的,但是老钱同意,老郑没吱声。”赵主任说,老钱是副食品的厂长钱同生,老郑是副厂长郑连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