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仁义的代价(2 / 2)
以及正中央凌敬先生满脸通红,气得浑身抖如筛糠,却面对一众嗓门大脖子粗的武将们有理讲不清,毫无招架之力,嘴角抽搐得像要抽筋。
他眼底闪过一丝复杂,沉默无言。缓缓起身,指节叩着案沿,节奏沉稳,目光却如刀般锐利,帐内喧嚣霎时静了几分。
多少年腥风血雨滚过来,手下人的建议高下立判。
窦建德心里门儿清,凌敬说得没错,围魏救赵,攻敌必救,伺机占河东,绝对是眼下最优的解题方案。
唉,只是……
正当他犹豫之际,两个郑国驻夏军特使跌跌撞撞冲进大帐,噗通跪下就是一顿痛哭流涕,边哭边磕头边悲声央告。
夏王啊!洛阳危急,几万军民盼您如久旱盼甘霖,您是郑国最后的仰仗!您要是走了,洛阳就真完了!
我们郑王说了,夏王您以仁义为本,更是天命所归,绝不可能弃盟友于不顾!
您若不到,他宁可自刎以全忠义,也绝不屈膝事唐贼!您可千万不能走啊!”
俩特使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哭得那叫一个悲切,可谓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窦建德心软了。
倒不是他多同情王世充,“信义”二字,向来是他立身之本。
若眼睁睁看着洛阳陷落,自己却西进抢地盘,天下人一看,不就成了他窦建德满嘴仁义道德,实则忽悠王世充跟唐军血拼扛线,自己倒乘人之危、好坐收渔翁之利?
就这背信弃义、狼心狗肺的名头,他背不起!
是个人就有软肋,而且窦建德为了自己这块仁义招牌,软得人尽皆知。
在一番内心煎熬的犹豫纠结后,窦建德终于猛地站起,重重一拍案几,震得酒盏叮当,眼中闪过一抹决绝,沉声道。
“今众心甚锐,弟兄们都要跟李世民决战,好!真是天助我也!我窦建德既答应援救洛阳,就绝不会背信弃义,半途而废!
帐内众将闻声,立时炸开了锅,纷纷拍案叫好,“夏王威武!踏平虎牢!
郑使抹着眼泪,连连磕头,哽咽道:“夏王大义,郑国永感!
此刻,凌敬最后一次深深地望了窦建德一眼,嘴唇颤抖,幽幽道。
“大王啊,因小义而乱大谋,是为匹夫之勇,终有覆国之祸……您今日不听良言,只怕悔之晚矣。
言罢,在众人的嘘声与嘲笑中,他挺直脊背,头也不回地拂袖而去。
帐内武将们哄笑更甚,有人啐道:“酸儒!滚回去念你的书吧!
窦建德望着他的背影轻叹口气,无奈地摇摇头,低声吩咐亲随,从自己私库里给凌先生多送些好东西,聊表安慰。
深夜,散帐后,窦建德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寝帐,顿觉浑身疲惫,像是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