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3第43章(1 / 2)

加入书签

“对了,”小皇帝又想起一事,“高先生的后事办得如何?”

冯保一愣,万没有想到皇帝还记得这件事情。他当日回去就随口吩咐了一声,也没有特意关注,这个时候哪里想得起来具体章程,只好含混道:“皇上赐下了赙仪一百两、帛四表里、米五十石、及香蜡油茶盐柴等物。高家后人皆感激涕零,感叹皇恩浩荡,万死以报!”

朱翊钧哪里要听这些套话,因为高仪亡故,他前些日子特意去了解了下丧葬仪俗。小皇帝觉得心中对其有所亏欠,虽然人死万事空,到底希望高仪能有个体面的结局。

便进一步细问道:“高家停了几日出殡的?可有请僧道做水陆道场?经幡纸钱、金银锭用了多少?寿具用得什么木头?送葬时去了多少人?高先生无后,便无尽人子事亲之人,死后乞葬,谁承摔丧驾灵之任?路上可有相熟的路祭?张先生去祭奠没有?”

小皇帝每提一问,冯保脸色就苍白一分,不上三五个问题,那司礼监大?脸上雪白一片,额间都细细密密地出了一层汗。

皇帝的语气一点儿都不严厉,甚至算得上是和颜悦色,可是不知为何,这种面面俱到让人打心眼儿里提着一口气。

“给皇爷请罪,奴婢实在不了解详情,不敢有溷圣听,等回去详查,再来回禀。”

小皇帝笑着点头道:“回去详查来。”

朱翊钧并不气恼,甚至对冯保有几分满意。对于这些问题,冯保若是详细答得上来,朱翊钧就会拿孙海查到的明细与之对照。

其结果无非两种:最好结果的是冯保对皇帝吩咐十分上心,所有细节记得纤毫不差。最差的结果是冯保不曾留意皇帝的吩咐,却在被垂询时胡诌欺君。

现在这样恰恰是朱翊钧能接受的好坏均平的结果。

虽然冯保对皇帝的吩咐不甚上心,却也没有胡编乱造企图瞒天过海,还算有三分恭顺之心,并不是完全不可用。

这也是从张居正身上学到的。

张先生熟于典故,用百日时间熟背一百八十万字的《大明会典》,终身不忘。

每出朝,辄呼下属或科道言官,卒然问以某疏云何事,某事作何处分。随机抽查官员掌握典故情况。

被问到的人往往面红耳赤,左右顾不能发一语。不多久,这些人就会以不称职的理由调离京师。

诸给事入直者细搜剔各毒揭,考核会典,以备不时话问。张先生偶尔说一句,时出耳目意外。众官员即有条对,惴惴重足,十不吐一。

国史评价:张江陵用此方式其钳束群下若门隶,立身于廊庙,垂名于竹帛,则其才胜也。

好一个其才胜也,这是张居正智力天赋异禀的原因,好个大魔王张太岳!

《毛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朱翊钧深知自己难以望其项背,这方法他学不了。却可以使用低配版科学管理学,总结起来不过一句话:事前有报备,事后有反馈。

不断修正重复后形成路径依赖,用此来提高办事效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