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第37章(2 / 2)
身后响起朱翊钧略带笑意的声音:“高先生,用完膳再走吧!”
接着又正经道:“高先生只要想着并不是因张太岳而止步阁枢,而是为天下重任止步阁枢,心里就不委屈了!张先生将来不定有先生的福气呢!可以悠游林下、畅怀意兴。”
高拱转身,行了一个五拜三叩的大礼,恭敬地退出了隆庆六年的夏天。
他并不知,朱翊钧之所以选择张居正,不是因为张太岳相貌好,也不是因为张太岳能力强,而是在原来的时间线上,明年张太岳就会给小皇帝上一道《请择有司蠲逋赋以安民生疏》。
大明享国祚二百七十六年,在整个国朝漫长的岁月长河里,有且只有张居正上奏,告诉皇帝,大明的积欠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一个心中有万千黎庶的宰相,一个上欺皇权、中压臣僚、下迫士绅,背叛了整个统治阶级也要给百姓喘口气的宰相,值得人期待一下。
六月十九日,第三次常朝,吏部尚书杨博主持,内阁已然空空如也。
首辅高拱致仕回乡。次辅张居正中暑致病,请假在家调理。群辅高仪,病体不支,于三天前夜半溘然长逝。
“高先生病到这个地步,怎么不与咱说?”朱翊钧十分恼怒。
他忽略了重要的讯息,以前只知道张居正独揽相权,却不曾细思,托孤重臣分明有三位,高拱去位后,还有高仪呢?若是高仪还在,也不会是张居正独领群臣,此事定然中变!
这话问得冯保哑口,欲要请罪,又不知自己错在何处。
有明以来,从没有臣子生病要告知皇上的时候。亟待人病死了,上个遗疏,皇帝愿意看一看,给个恤典,就算是厚恩了。
朱翊钧见冯保一脸愕然,猛得意识到了自己与众人的差别。
在朱翊钧看来,他与大臣们虽然名义上有君臣之别,实则这些侍讲官都是自己的老师,特别内阁三位辅政大臣更是老师兼长辈。
他从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皇权是怎样的至高无上。
‘陛下圣德盛茂所以符合于皇天也,岂当论庸庸斗筲之臣所能及哉。’君父皆是圣德广大,由皇天择选的,这岂是当世庸庸碌碌短视之臣所能理解的道理呢?
‘礼,臣子无爵谥君父之义也,故群臣累其功美。’
按照礼制,臣子没有资格为君主或父亲加谥号,因此群臣只能通过累积他们的功绩和美德来表彰他们。
这就是君主专制的纲常铁律,天下无不是的君父。这样的行为逻辑就是弃虚求实的张居正都默默遵守。
朱翊钧自始至终认为大明是个股份有限公司,皇帝是董事长,首辅是首席执行官,六部尚书是各个部门的经理。
在首席执行官很能干的情况下,稍有责任心的董事长当然要做得很有人情味,免不了四时八节、婚丧嫁娶地礼尚往来。该体恤体恤,该照应照应。
若是经理们做得不好了,将人辞掉即可,换一个有能力的接着干活。这其实是大大低估了皇权的严肃性,也低估了利益对人性的驱使。
“高先生身后事可有专人料理?”
冯保一脸为难道:“高阁老家中男花女花俱无,身前缺孩儿侍奉,室无妾媵。听说前些日子旧庐焚于火,家计艰难。高阁老秉性简静,一直也没修得,只在友人处坐馆,后事无人收殓。”
冯保说着,自己倒也心酸起来,堂堂一国宰辅,居然连个容身之处、眷恋之人都没有,倒不如自己这阉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