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34章(2 / 2)
说罢,朱翊钧翻开一页,找到《后汉纪》章段,昭烈帝其文,指甲轻轻在文字下划出刻痕,边划边念道:“先主在益州蜀地,闻曹操子曹丕篡汉,遂即位于蜀。纲目以其本帝室之胄,而仗大义以讨汉贼,功虽未成,名义甚正,故以接汉家正统。”
陈皇后若有所思道:“我幼时学文,书中总是主圣臣贤、民安国泰。可自亲身经历过才知,朝廷上下,也不过多势利相倾、矫情沽誉之辈,不如躬耕乐道之为愈耳。”
“母后这是开悟了!”朱翊钧笑着赞了一句,见李妃还是一头雾水,不由解释道:
“娘亲不明白是因为不知这段史实,司马公‘正魏而伪蜀’是因为宋朝自有国情。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本是周世宗柴荣帐下殿前都点检,世宗早亡,传位于七岁周恭帝,太后辅政,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国于孤儿寡母之手。
司马公做的是赵家的官,自然要为胜利者粉饰。张先生看不上司马公的论断,他只认可蜀汉为正统,这一是张先生立身正,二是太祖高皇帝得国正。”
这话音刚落下,李氏悚然变色,想来是感同身受,立马联想到了自己身上。
现在皇儿十岁登基,两宫辅政,但是前朝军国朝政皆委系于高拱之手,只怕惯了他的性情,骄了他的气质。
现下只有一个司礼监冯保还能替小皇帝争夺一下权柄,高拱却要废除司礼监,这是要干什么?
“若前朝臣子都是张先生这样的就好了!”李氏不由得感叹。
朱翊钧听了这话,‘噗嗤’一笑,边笑边道:“娘亲也是贪心了,张先生这样的,别说前朝臣子皆是了,就是国朝二百年都不定有一个呢!”
这话让皇后和贵妃一起将目光睇了过来,两人着实想不到小皇帝对张居正的评价是如此之高。
小皇帝是玩笑话,李氏也跟着笑起来,忽而看到小皇帝认真的眼神,心中一动,似是想起了什么,收敛起笑容转头对皇后道:“姐姐,我记得今年咱们曾一起去求过签,你还记得么?”
陈氏颔首道:“记得,那时先帝病重,众人都焦心不已,我们去嘉福寺求了一卦,好像是第十卦,是上乾下兑的天泽履。”
“对,姐姐还记得那思辩禅师曾说:以履虎尾,不?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以“履虎尾”象徵,充满危机感,不可不戒惧。并应一本初衷,贯彻到底,不可妥协,结果要求尽善尽美,稍有瑕疵,前功尽弃。”
皇后若有所思,道:“我记得思辨禅师给你我讲了一篇话,是什么来着?夹山禅师的故事。”
“钓尽江波,金鳞始遇!”
这故事讲得是船子和尚三十年独自摆渡,过着一船明月一船诗的日子,苦于找不到衣钵传承,终于遇到夹山禅师,将其击落水中,夹山禅师悟道,船子和尚为定夹山之道心,覆船入水而逝。
“对,就是这个。”
李氏如释重负一般,令崔姑姑去内室将当日的挂签拿来,并当日解签一并递于陈氏。
“姐姐不知,这几日我心如悬磬,彻夜不能寐。宫中接连都是大事,朝廷弹劾司礼监的奏疏如潮般汹涌而来,如何处理宫府之争,我实在委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