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23章(1 / 2)
徐爵念完,将纸递给冯保,倒是问:“干爹,这管鲍为贾之典跟这签有何关系?”
冯保将这篇字仔细折了起来,心中暗暗思量片刻,用折起来的一角拍了拍徐爵的额头。
“叫你不仔细读书!内书房的功课都还给先生了?从今儿起回去一天一篇文一张字,做不到就卸了差事,这浅见寡识的样子,咱带出去丢人!”
这管鲍为贾之典是讲得春秋时,管仲与鲍叔牙处微末地,合作买卖。等到分红时,管仲多自留,鲍叔知之,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鲍叔牙为齐桓公大夫,推荐管仲为相。其善全交道,有如此者。
冯保喃喃道:“管鲍为贾、管鲍为贾,这是知人、体人、容人之道。你刚刚说什么来着?李家要修阴宅?”
“是的,干爹,据说李都督请贵妃或太子赏赐这项银子。”
冯保两掌一合,道了句‘好!’转而对徐爵道:“你不是想去烧一烧首辅的热灶么?去试试吧!”
这话实在诛心之言,吓得徐爵一个磕巴没打,噗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干爹饶命!干爹饶命!儿子绝无二心!儿子……”
“我还没死呢!”冯保一声断喝,止住了徐爵的求饶,转而用柔婉的嗓音道:“咱还没死呢,轮不到你来这里号丧,去!”
徐爵这才知道冯保不是在说反话,忙磕了一个头,连滚带爬地退出去了。
却说隆庆皇帝驾崩时是隆庆六年夏天,因为太子早立,所以帝位的交接是毫无疑问的事情,虽然太子朱翊钧年幼,但是胜在名正言顺,不曾出现祸起萧墙、帝位之争,这对天下臣民是十分有利的,已然是国朝大幸!
不过在小太子真正登基之前,尚有众多礼仪:
先是大学士高拱领衔上《劝进仪注》,内阁辅臣兼礼部尚书的高仪将礼部拟定的《登基仪注》随疏附上。
五月三十日,文武百官率军民人等于会极门上表劝进:
伏以三灵协?……钦惟大行皇帝,仁孝俭勤,文明中正,觐光扬烈绍二百年……敬惟皇太子殿下,?齐岐嶷,恭敬温文,日就月将……惟以承祧为重,固宗庙、社稷之攸……嗣我列圣之不图,履至尊而制六合,接古帝王之正统,苻中国以绥四方,揭日月于重华,保乾坤而永泰!
朱翊钧这时要按照流程作答,一个字也不能错,每个步骤都要有恰当风仪,答曰:“览所进笺,具见卿等忧国至意,顾予哀痛方切,继统之事,岂忍遽闻,所请不允。”
意思是见到你们的上表,知道你们忧国忧民,但是我实在伤心,继位之事实在太突然了,我也没有什么准备,就暂时不答应你们了。
这等‘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的事情还要反复三回,每次进词、谦词均有不同,这就是三辞三让,所谓‘礼’!
最后一回,朱翊钧身着?服来到文华殿,接受百官第三次劝进,答曰:“卿等合词陈请至再至三,已悉忠恳,天位至重,诚难久虚,况遗命在躬,不敢固逊,勉从所请,乃谕礼部择日具仪以闻。”
意思是你们一次两次三次的上表,我知道你们忠心,皇位太重要是不能长时间空缺的,况且父皇遗命我登基,所以我不敢不从,只能勉强听从众人的请求,让礼部选择时间举办仪式吧!
朱翊钧坐在文华殿的丹墀之上,六月火云散,蝉声鸣树梢,暑日的阳光映着黄灿灿的瓦片,灿烂得人眼晕,好容易走完所有礼仪,听完深奥艰涩的《劝进仪注》,朱翊钧便要召内阁六部的大臣进殿,便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阵喧哗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