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3第13章(2 / 2)

加入书签

“魏相公,这边请??”

早有一个乖觉伶俐的小龟在旁候着,见人下了轿,忙上前行礼唱喏,规规矩矩地引着人入二进内院。

这位打扮得学究样子来逛窑子的不是别人,正是当今的吏部右侍郎魏学曾,真正的铨部天官、吏部掌副,司天下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之权柄,可谓大权在握。

魏学曾一路细察,见这莳花书寓内院很是阔朗,三进院落收拾得很齐整,入大门西手是倒座房,这是看门护院的住处,进入就是轿厅。进门向北是现在所走的外院,东西两侧屏门后是清水石影壁,东侧是五蝠吉祥雕刻,西侧是葫芦进喜的雕刻,中间相夹的便是二门,进入二门就是二进的内院了,院内场面上摆着七个青石鱼缸,倒是个回春养财的好风水,天气不算暖和,缸下烧着柴,里面的水倒是未上冻。东西两侧一溜三、四来间房舍,周围是抄手游廊,正面则是正房,上悬匾额‘华月昭天’,魏婉卿居莳花书寓的华月昭天,蜚声京都。

这里规矩繁杂、门户严整,倒是个秘密所在。

‘呵!比户部的门户还要严谨一些,青楼堂会倒是堪比翰林风光了。’魏学曾不由得在心里讥刺道。

魏学曾被引入正房清净雅室,早有一个人起身迎上来,满面含笑道:“确庵兄,连日少见。”

“君命召,不俟驾而行,不想还是迟了。”

那人伸手一引,示意里面说话,“有事耽搁了?”

“碰上了张阁老,引避耽搁了会儿。傍晚时分,多老妪于晚市,路上就慢了些。”

这时早有几个齐整水秀的小丫鬟端上茶并几样茶点上来,这也是宴饮飨客的规矩,讲究先茶后席、三汤五割。

趁着那厢几个丫鬟打抹春台、整理酒馔之时,两人遂坐到暖炕上吃茶。

那人端起茶杯来嘬了一口道:

“啧!这京城的妇人真是惹不得!

那些庶吉士们何等心高气傲,当年陆五台当面,庶吉士都不给他避轿,气得陆五台大骂:不避大轿的有四等,除了宦官、妇人、大象,就是庶吉士!

结果一山更有一山高,庶吉士遇到妇人同样没辙,不知是翰林院哪个生瓜蛋子,自恃清流储相,路上遇到老妇呵斥避让,谁知那老妇不但不让路,还指着他骂‘吾自小京城居住,皇帝、阁老见得多了,稀罕你这个蚁子官!’

可谓颜面扫地。得!此后遇到妇人,真是惹不起、躲得起。”

魏学曾噗嗤一声笑出来,“元川,你还是这等促狭!你也可以坐女轿出门,不用避让,就是遇到张阁老,也可抢他一轿,张太岳就只能再轿了。(音通‘再醮’:古代指寡妇再嫁)”

说罢两人大笑。

却说今晚请客的人,也是京城官场大名鼎鼎的人物,吏科都给事中韩揖,字伯通,号元川。

虽然韩揖只有六品官,但是六科给事中地位超然,位卑而权大,风闻奏事,秉国朝风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