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6传单女侠(2 / 2)

加入书签

机构是新开业的,门口还摆着两排花篮,门内却冷冷清清。她走进去逛了一圈,没见着人,正不知道是该离开还是在这等待,就见洗手间的位置出来了一个人,脖颈上挂着工作牌。她心下一喜,大步上前,问:“您好,请问你们这还招发传单的人吗?”

那人愣了愣,随即点头,言简意赅:“招。”

“太好了!您看我行吗?”她使劲儿指着自己,自我推销,“我皮肤黑,抗晒,体力好,抗造,我还嗓门大,能拉人,您听,您听,啊??啊??啊??”她气运丹田,腹腔发力,发出了响亮且无意义的一串语气词。

“?”

工作人员嘴角抽了抽,被她这副热情过度的反应弄得不知如何是好,挠了挠头又挠了挠脸,最后才说,“那……就试试吧。”然后回到柜台,开始登记她的姓名和联系方式,问她什么时候能来工作。

祝婴宁没有手机,只能报了许思睿家的座机,并且允诺:“明早就可以。”

“那你明早八点过来吧,到时我再把具体工作给你介绍一下。”

“好!”她激动不已。

**

发传单的工作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按底薪和提成结算,基础薪资一天两块,每拉来一个人就加十块,每留下一个电话号码加三块。没有劳务合同,不算正式员工,更别提五险一金,工资日结,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拉倒,这是工作人员的原话。

“你多去人多的地方晃悠,像什么超市啊商场啊少年宫啊,十字路口也成,谨记目标群体是家长和学生。”

至于具体怎么拉人,就各凭本事了。祝婴宁听懂后,从工作人员那领了个工作牌,提着一袋子传单,开启了她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

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愁云惨淡。

她很快通过这份地推工作领悟到一个真理??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对发传单来说用处甚小。那些彪悍的大爷大妈才不管你笑得多温暖,不要就是不要,其中有些人主动要了,也并非对传单感兴趣,只是想免费顺几张纸当公园草坪的坐垫;而三四十岁的中年男女富有社会经验,还赶着上班,也懒得多给眼神;小孩被大人带着,或许有几分好奇,但只要家长来句“别拿”或者“走快点!你还赶着去少年宫上课”,也会立刻蔫下;只有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单纯热心且好骗,会被微笑挟持,通常总是干巴巴一笑便顺手接下传单。可他们年龄尴尬,当学生太大,当家长又太小,卡在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已经不是受众群体了,唯一的作用就是减少她袋子里传单的重量。

干了一天,她只勉强要到两个电话号码,其中一个后来经过工作人员验证??是个空号。

她总算明白昨天那个男生听到她的问题后为什么那么激动了,“你们这招人吗”,这是多么久旱逢甘霖的一句话!

但祝婴宁并没有气馁,她坚持干了五天。五天下来,她每天都只能要到那么可怜的两三个电话,至于人,更是一个都没拉到。店长看她的眼神越来越富有深意,祝婴宁生怕他一个狠心把自己给开了,只好在第六天痛下决心,决定找同行取取经。

和她一起发传单的人流动性极高,稍微固定的只有三个人,除了那个年轻男生,还有一个阿姨,姓肖,他们仨的成绩,肖阿姨销冠,她和男生常常角逐倒数第一。她偷偷观察着肖阿姨,想要从她身上取经,最后发现肖阿姨之所以是销冠,是因为她爱跳广场舞,由此结识了很多老年好姐妹,通过这些好姐妹一传十十传百,你告诉你儿媳,我告诉我孙子,由此才拉到了客源。

广场舞是祝婴宁来到北京以后才知晓的一项中老年妇女团建活动,她并不觉得这些舞曲土,反而觉得这项活动很有朝气。经过缜密的思索,她决定加入广场舞团队。

“……你认真的?”

经过几天的相处,祝婴宁虽然还和那个年轻男生处于半生不熟的状态,但已经知道他的名字叫李健宇,他们偶尔会在发不出传单的时候凑在一起唉声叹气。

此刻听了她的决定,李健宇的嘴巴蠕动了许久,才把嘴边那句“你没发烧吧?”换成了“你认真的?”。

“对。”她完全没听出李健宇的言下之意,认真答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