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2第二十二回文适赠人鸳鸯簪(2 / 2)

加入书签

“为何?”柏氏捏着的茶盏停在半空。

娇娘子声音错落有致,不慌不忙同她说道。

京中浮客众多,多是自称流民,又不愿受规劝返回原籍的人。

孙九在京数年,这些年中,也未见有自家亲戚来往,全凭自己本事,如今也有了京城的坊郭户籍,在京中租了块地谋生也不逾矩。

可孙九家的余下人都未上过京城,来了京,自然同孙九住一块儿,若官府查验起来,便称是坊郭户流民,方可住下,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原是一家子人,孙九独租了块地,又将这一块地私租给自家人,可是两项罪名。

“一来是违了京中租赁制,二来也违了家族情分,且要孙九家的人住上一年,依居所一年,即听附籍,才可有坊郭户籍,一年之中变数太多,若真查验起来谁来保呢?”娇娘子将其中干系说得分外清晰。

柏氏若有所思,放下那盏冰凉的茶,“那京中也有为流民设的收容所,甭管是乡村户,坊郭户的,都能去住上一年,也非坏事。”

娇娘子看了眼两侧的使女,思量了半晌,随后低声道:“孙九只身一人在京,四处没什么关系,京城官办的收容所皆是满了的,咱家是做商贾的,却还有些关系,官人说,索性自己出钱打点关系安置罢,可如今不同以往,又是哪只银钱说得通的?官家身边的人轻易接近不得。”

柏氏顺势瞧了眼使女们,见她们模样秀气,方明白了所言之意。去不了收容所,也住不了孙九的租地,便只能去京城店宅务,可转念一想,每月租费是有的,如今他儿媳有了身子,家中做活人不多,一年下来,花销也大,日后孙辈也要供书,处处是该节省才是,如此,又有多少人力折腾?

见柏氏默语半晌,娇娘子眸光一转,问道:“不知婶婶可有什么法子?”

柏氏盯着茶盏里正倒着蹙眉的影子,随后呷了口茶,应道:“自然还有个法子。”

娇娘子莞尔一笑,“婶婶请讲。”

“眼下三个地方既去不了,我那侄儿又不肯放人……”柏氏顿了顿,继续道:“不如将孙九家的人接京来,先安顿在城郊,城郊各处也有住所……嗯远是远了些,总比在邢州好不是,再由官府派事,让他们去开垦田地一年,虽比在京城劳苦,也只这一年,等有了户籍,再接来京城内,谋一份好差事,孙辈自然不用忧虑落户一事了,只安心读书,岂不好?”

柏氏字字珠玑,正中娇娘子心坎里,笑容如沐春风,“如此,便是这样法子才可平了事,城郊多是私办的收容所,让官人去打点关系也比京城方便,只住上一年劳苦一年,也不往外头送银钱,日后供孙儿读书也不愁。”话毕,又想起什么,“城南郊外有处度玉山,山下几里外有户私办收容所,那地方好。”说着,娇娘子喜笑颜开,只等官人回来相商便可。

心事完了,娇娘子热切道:“到底是官人享福,婶婶若不来京,这事岂不耽搁下来了。”

柏氏笑道:“我那侄儿也聪明,家中独他一人做了商贾生意,如今是风生水起,没点本事怎么行,倒是我们不好,平白住了些日,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