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十八回月满宴掌珠之喜(1 / 2)
云妤二人目光一定,见上场之人身形颀长,如瑶林玉树,穿着一身花青绸绣长衣,脚蹬墨履,正扭身接过箭矢,这才得见面容,秀发齐耳梳于脑后,面阔朗目,恰若寒星,日色下,清风自来,他的身影晃晃着,钉在她们的眼里,流转反复。
“他是谁?”淑妤问道。
祁氏应道:“他便是去年中秋宴上,判全壶的人,东阳侯府的三公子俞子琰,京城的都笑称他为小三郎。全壶者难得,偏他全中三轮,好不风光。”
淑妤笑道:“果真这般利害,只怕这轮其他人都要做陪笑客了。”
清云未语,一时目光四移,最后兜兜转转,又顿在俞子琰身上,只见他翻上了右袖,纤瘦的白润胳膊,与手里那支良木白鸭羽箭矢如此相配,胳膊一抬,突然目光如炬,好似与那壶生了仇意,右腿往后微微一撤,手甫一落下,便听倏忽一声,那箭矢便稳稳中壶,再接过第二箭,神色仍旧一凝,却道:“这箭身太轻,换了来。”话毕,引众人笑语。
“倒还有这一说。”淑妤嗤的声笑道,祁氏跟道:“可瞧紧些。”话音刚落,俞子琰接过新换的箭矢,勾笑间,眼睫如翅一合一开,眸光顿如似燃火的野草,只瞧那箭矢同人生了亲近,方稳稳中了壶,便跑了出来,正听旁人唉声叹气时,那箭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又重新弹回了壶里。
判官忽地杵在那儿,四周霎时静寂,半晌后,判官才举手高声,“有……有骁箭!竟是骁箭!公子好投!”
随即便听众人叫好之声,纷纷夸赞,清云伏在淑妤肩头,轻声道:“竟有这般好本事!”淑妤点头笑道:“我也是第一次才见,着实让人眼羡。”只一旁的祁氏叹了口气,“这一轮恐有些时间,咱们再等等罢。”
如祁氏所言,直至那十一二支箭矢纷纷中壶,本轮才得以结束,祁氏欢喜道:“到咱们了,走。”
只两轮,清云落得“有终”,便是一箭未中者,再瞧祁氏,落得“散箭”,这是第一箭未中,第二箭中壶,另淑妤是“贯耳”,余下人也有幸得“连中”或“有终于”不提,只说“骁箭”者便唯一人。
清云摆了摆手,“好生无趣,便是去年中秋宴上我也有个散箭,今儿定是手气不好!”淑妤一旁笑慰,几人方离开,就有淑娴身边的女使急着来传事,让淑妤去瞧。
赶去时,原来是乘?正吃醉了酒,淑娴恐父亲知晓后痛斥家弟一番,遂寻了淑妤来,见清云与别家娘子也来了,忙羞得扭过来头,一时失语。
清云见状,忙同沉香道:“你去寻大哥来,想他还在前院的。”“?,等等。”祁氏叫住沉香,“你再去问厨房要一碗八珍汤才好。”沉香遂领事而去。
淑妤走近细瞧,乘?已是醉得不省人事,发如垂柳,一面迷迷蒙蒙,一面打着酒嗝,心下不免着急,“这是吃了多少酒,竟成了这般。”淑娴声色似有哭意,转过头,一手攥了拳只往乘?身上锤去,“他竟是个不成气候的,没得脸以为吃不上好酒似的,只管胡吃海塞。”
另一头,文逸闻言此事,忙带着留云并几个小厮过来,小厮们将人搀起搭着肩,手及之处只觉心跳得很,留云递了一碗八珍汤饮毕,又将醒酒石拿来衔在口内,见乘?蓬头散发,面紫而热,如此失态,文逸道:“也是那些哥儿们的才相见不知轻重,表妹莫恼,我先让小厮带他去我那儿歇息,那些人不敢来的。”
淑娴啜泣谢道:“麻烦表哥了。”说着,祁氏,清云二人忙上前宽慰,又领着她往后山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