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第五回平津伯府贺珠喜(2 / 2)

加入书签

沉香点头道:“我换身衣裳就来。”

起初,崔氏打算母家到后,往东院处设接风宴,却因两家见面寒暄迟迟不完,已过了午时,崔氏只得命厨房将席面延至晚间,又吩咐摆了几桌甜食果子来,一家子吃茶闲叙,也算其乐融融。

崔氏是南州人,出阁年岁不过及笄后一两年,自入京后,因年月距长,两州来往海路迢迢,故而凡遇过节,她与母家也甚少见面,已然忘了上次相见是何时,不知是不是应了句古话??嫁出女,卖出田。

自打清云记事起,母亲提及自家姊妹的次数寥寥,姊妹间自然鲜少书信往来,今儿来的亲戚,莫说清云,即便是崔氏,相见寒暄时,也有了几分隔阂之意,心绪如藕,绵绵不断冒出来的藕丝,即便将每个人相连,最后也只得纷纷扯出一抹笑来,颇有故作逢迎之态。

崔家人丁稀少,长房与江老太太同辈的,如今只剩一位老太爷,身子却已经不起折腾,便让自己膝下唯一的女儿携礼上京,女婿早年跟自家和离,留下的两个孙辈也跟着来了。崔氏生在二房,二房一子二女,她家中从二,崔老太太同大哥家到的齐全,只胞妹因远嫁邢州,原说要同婆家人前来庆贺,奈何婆母和女儿在路上染了风寒,咳疾一直不见好,最后单和官人前来祝贺。

月有阴晴圆缺,人亦如此,倒也难得一场团圆,热热闹闹几日后家中也变作往日一般,清云原想着让母亲在自家后院空了一处地,邀姊妹们起个诗社,无奈临近满月宴,崔氏要理事,清云随同,实是抽不开身,才前儿崔氏同何氏商量,因记着二房空有一处院子,便命人打理了,让崔家一行人住下,单崔老太太仍留在东院,又一面赶着让人往东院去砌了几堵墙,搭了几间抱厦出来,至宴结束前,东院忙事的人便搬出来在此处休憩,夜间来往也不会惊扰了两位老太太。

这日方早,清云往东院问安,又同两位祖母用了早饭后,赶着往西院主院来。

一抹绿色倩影浮于眼前,崔氏见之大喜,忙放下手中账本,一面招手,“你祖母那头完了?”

“嗯,吃了饭就过来了,母亲让人去催,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确有要事。”崔氏拉过清云的手起身,面上浮着一抹笑,“你先随我去珠姐儿那儿。”

清云心下一紧,又见母亲神色春风,问道:“妹妹怎么了?”

崔氏略低了低头,反复摩挲着清云袖口上绣着的花样,笑道:“我着急叫你回来,倒把你唬了一跳,是去年卫国公府中秋设宴,平津伯府也去了的,你可还记得?”

清云思忖半晌,似有些印象,崔氏一旁有意点道:“他们家,舒大娘子,你见过的呀。”清云顿然想起,去年中秋宴上,便是这位娘子一直拉着自己不肯松手。

“想起来了。”崔氏闻言点头,“今儿想是吹的什么风,把她给吹来了,早些时给她家下帖赴宴,才昨儿送了回帖,今儿来了,说是先来瞧瞧珠姐儿,这会子正在那儿吃茶,你随我去罢。”

清云还未明白其意,便被母亲拉着出了正厅,开着的迎春从木窗穿过,坠满了这一面青灰石墙,二人行至尾处,从月洞门而进便是珠姐儿睡着的屋子,笑语声此起彼伏。

“你们可算来了!”正有人捏着一腔细嗓高声道。

清云定眼一瞧,见舅母正立在门口,忙上前挽过臂弯,笑道:“舅母也来啦。“崔舅母未语,一同跟着进来,屋里正坐着客,崔氏同妇人笑道:“原是老太太们那儿传了饭,吃完了才过来,娘子久等了吧。”

说话时,崔氏直勾勾盯着对面正坐的妇人,妇人闻言,便起身走近了些,上下打量了清云一番,面上仍未散去笑意,不住点头,道:“又变标致了些。”

崔氏转视妇人身后的娘子,应道:“你竟瞒着我了,也该时常带着你大儿媳过来的,云姐儿,来,见过舒大娘子,还有这位,你们该是第一次见,应叫她祁大娘子才是。”说着,便拉了清云过来。

清云面着妇人,细嗓道:“舒大娘子安。”又侧过身,见祁氏穿着一身蟾绿色绸绣花鸟纹对襟长褙,容貌清秀,身形窈窕,正攥帕拂在身前,盯着自己,清云又恭身道:“祁大娘子安。”

祁氏面袒笑意,一张标致的鹅蛋脸上,唯那一双杏眼闪动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