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31章(1 / 2)
在丛林里继续走了一段,林夕一家发现下面官道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三三两两的流民拖家带口,有的挑着箩筐,有的推着独轮车,偶尔还能看到几辆驴车慢悠悠地前行。
他们一家这才壮着胆子从山林一个岔路口出来,混入人群中,心中忐忑不安,生怕脸上的刺青被人认出。
然而,没有人多注意他们,反倒是一群人警惕地看了过来,仿佛生怕这群从山里出来的人会抢劫似的。
看他们一家五口的形象确实糟糕,穿得破破烂烂,脸上都是黑灰,手上全是冻疮,所有的家当只两个粗制滥造的藤筐和两个背在身后的破包袱,不知道是从哪个山野里逃出来的难民,确实让人防备多于好奇。
韩柳氏走了一段路,观察了两边的人群,这才从袖子里拿出半块冷饼,走到一位看起来面善的老妇人身边,轻声问道:“这位大娘,我们是从山里出来的猎户,不知道现在外头是个什么情形?”
老妇人接过饼,叹了口气,压低声音说道:“你们还不知道吧?幽州城那边全乱了!契丹兵一把火烧了大半个城,朝廷的驻兵又赶了过来,两方人马在城里厮杀,到处都是哭喊声和马蹄声。”
她歇了口气继续说道,“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哪敢再待下去?大户人家都往洛阳逃了,我们这些小门小户的,听说营州那边好讨生活,正征集人开荒呢,就都往那边赶了。”
林夕一家听了,心里一片怅然。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城里的王德全和刘老大一家,以及当时没有进城的袁大兵一家,还有韩家其他活着的女眷,哪怕关系不好,也在想他们是否还活着,是否也逃了出来。
然而,眼下他们自身难保,只能将这份担忧压在心底,默默跟着流民队伍继续前行。
官道上的人流越来越多,脚步声、车轮声、低语声交织在一起。林夕低着头,紧紧跟在父母身后,耳边不时传来其他流民的议论声。
“听说营州那边地广人稀,官府还给分地呢!”
“分地?哪有那么好的事,怕是骗咱们去开荒的吧。”
“总比留在幽州等死强,契丹兵杀人不眨眼,朝廷的兵也好不到哪儿去。”
林夕听着这些话,在心中努力回忆现代学过的历史知识,只是她一个理科生,对详细历史知道得实在有限,只大概知道这个时期不算混乱,应该战争不会全面爆发。
所以她心里还是坚信只要一家人能熬过这段时间,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未来还是有希望的。
流民队伍缓缓前行,官道上尘土飞扬,偶尔传来几声孩子的哭闹和驴车的铃铛声。
夜幕降临时,流民们纷纷在官道旁找地方歇息。
林夕一家也找了个避风的地方,生起了一堆小火。韩柳氏从包袱里拿出剩下的蒸饼和几颗烤榛子,分给家人,怕散发味道惹来注意,也不敢再烤,只冷着清水吃了下去。
他们一家边上便是先前搭话的那位面善的大娘一家,大娘姓黄,家里人口众多。黄大娘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成家生子,一大家二十多口人紧紧聚在一起,显得颇有气势。
林夕一家挨着他们,但也不敢靠得太近,生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明天还要走很久,大家都早点休息吧。”韩守信低声说道。一家人依偎在一起,听着周围流民的低声交谈和火堆的噼啪声,渐渐进入了梦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