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7第三十七章 不仁(2 / 2)

加入书签

每当这时,崔芜就会真心实意地感谢这个世道??虽然战乱频发,人命卑如草芥,可也正因如此,礼崩乐坏之下,有些在“太平盛世”中被抬到极高地位的东西,反而不那么重要。

比如男女大防,再比如清白和贞洁。

崔芜进屋时,被打的陈二娘子正褪去上衣伏在榻上,阿绰坐在床边,帮着往伤口处抹药。

见她进来,陈二娘子挣扎着爬起身,要给崔芜磕头。

“多谢郡主当日救命之恩……”

崔芜眼疾手快,将人摁回榻上,又对阿绰使了个眼色。后者会意,放下药瓶,手脚迅捷地退出屋去。

“不必多礼,伤得如何?”

陈二娘子感激道:“不要紧,几位大哥只是做样子,没当真用力,并不怎么痛。”

崔芜没听她的,仔细检查过伤处,发现确实伤得不重,甚至连皮都没破,只是有些皮下出血,遂接手阿绰的活,继续抹药膏。

方子是她根据《伤科汇纂》调配的(1),药材有没药、血竭、冰片、樟脑、金不换、东丹和茶清油。原本还有一味乳香,原是从乳香树上采集的树脂,奈何这玩意儿金贵,原产于北非和部分阿拉伯沿海国家,一时半会儿弄不到,只得作罢。

陈二娘子有些惶恐:“怎好劳烦郡主做这些事?”

崔芜头也不抬:“我不是什么郡主,只是借了先歧王名头,方便行事罢了。”

陈二娘子愣住。

崔芜接着说:“我家穷,幼时被爹娘卖给青楼,因不甘心为奴做妾遭人践踏,这才舍命逃出。谁知又遇上铁勒破城,被带来北地,辗转一个大圈,好不容易在华亭扎下脚跟。”

陈二娘子原先见崔芜生得好看,直如神仙中人,又是那般谈吐气度,早认定她非富即贵,听她自称“歧王郡主”,便信了八九分。

谁知她居然亲口承认,非但与先歧王八竿子打不着,甚至出身风尘,连良家子都不如,顿时懵了。

陈二娘子家中虽不富裕,但母亲去得早,自小与父亲相依为命,颇受宠爱。幼时见邻家小子去私塾读书,她觉着有意思,闹着也要去。她爹疼闺女,竟也答应了,是以断断续续念了些诗文,比寻常乡野女子明些事理。

当旁人受尽凌虐、身心俱疲,尚且浑浑噩噩时,她是第一个回过神的,且精准抓住了能够决定她们命运的救星??崔芜。

这与崔芜本人的出身经历无关,只要她手中有权、麾下有兵,在华亭说话算话,便没人敢看不起她。

个中道理,陈二娘子未必想得很明白,却凭本能知道该用何种态度对待崔芜:“郡……娘子为何告诉我这些?您便不说破,我也决计想不到。”

“因为我想让你知道,遭人凌辱不是你的错,是逼迫你的人无耻无德,是世道不仁,以苍生为刍狗。”

崔芜将“无耻无德”四个字含在齿缝间,大约是想起江南时的经历,眼底闪过冷意:“卑贱如我尚且有重新开始的勇气,你,还有你们,自然也可以。”

陈二娘子抬起头,只见屋门没关,外头影影绰绰围了一圈人,都是与自己一同被掳进县衙的苦命女子。

“当初我让你们仔细想想,往后的路该怎么走,如今可想好了?”崔芜问,“昔日种种,皆如大梦,王贼已死,噩梦当醒。你们若有亲旧在世,我便送你们去投奔。若没有,想留下也成,正好县衙缺人手,总能匀你们一口饭吃。”

人皆有向生畏死之心,当日一众女子受王重珂凌辱,未尝没有寻短见的念头。可如今王贼已死,再没有人欺辱她们,这几日进进出出,见到的护卫下人待她们都颇为客气,仿佛那些恶心的、痛苦的,让人想起来就心肺颤抖的经历,从没有发生过。

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们逐渐生出幻觉,也许事情真的能过去,也许一觉醒来,生活就能回归正轨。

“我、我爹死了,我娘生下我没多久也没了,”陈二娘子嗫嚅道,“我只有个舅舅,住在吴山左近的村子里,我小时候,我爹还带我去过……”

崔芜懂了:“你好生歇息,待伤愈了,我命人送你去你舅舅家。”

陈二娘子眼睛倏亮。

有她带头,其他人也纷纷开口,有爹娘死了,愿意投奔亲戚的,也有家人俱殁、无处可归,宁愿留在县衙服侍“郡主”的。

崔芜一视同仁,凡想投亲,每人给几百钱盘缠,安排护卫一路护送。至于留下的,她没立即松口,只道先做一段时间再说留不留。

“我这儿没那么多规矩,打碎两个碗,或是多吃两口点心,都是小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崔芜方才怀柔,这会儿却敲打起众人,“唯有一点,在我手下做事,眼里心中只能有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