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8精打细算(2 / 2)

加入书签

赵颐越想越觉得心中没底。

朱安似是知道他心中所想,朝他递来一个眼神,仿佛在说:“放心吧,咱们没选错人!”

崔时钰也说话了,她不卑不亢盯着自己第一位大单客户的眼睛,坚定道:“一言九鼎,郎君请放心。”

年轻女郎声音清越,掷地有声,无端令人安心。

不知怎么,赵颐突然想起儿时在一次庙会上见过的走索艺人,分明是纤纤女子踏在细绳上,偏叫看客都觉得比走石板路还稳当。

便如眼前女郎这般。

“好!”赵颐双掌一击,从腰间解下钱袋拍在案上,“定金交予小娘子,明日下午,某便来去二百枚太阳挞糕。”

崔时钰并未急着收钱,微笑道:“既如此,儿便接了这单生意,二百枚太阳挞糕,保准凉了也酥香。”说完又告诉对方取糕地址。

听崔时钰所住之地位于南坊最南端,赵颐并未有丝毫轻蔑神色,微微颔首:“某记下了。”

朱安也记下了,心想:这地方真是好记,一直往南走便是了。

告知完地址,崔时钰行了个叉手礼道:“还不知二位郎君贵姓。”

按理说,做生意,应最先问客人名姓,但许是这订单实在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竟将这项放在了最末。

“某姓赵。”赵颐伸掌指向身旁的朱安,“这位……”

朱安扯了扯胳膊上的布巾笑道:“我姓朱。只是明日我还有事要做,到时便只有赵郎君一人去取糕了,小娘子莫要介意。”

心知对方多半是要做其他点心,崔时钰摇摇头:“不会。”

“那便祝二位郎君一切顺意。”说完利落地收了定金。

这一笔生意便算敲定了。

送走赵、朱二人,崔时钰收了食盒,连家都没回一趟,马不停蹄揣着沉甸甸的钱袋前去采购。

眼下已过正午,明日下午赵郎君便要来取走二百枚蛋挞,加起来拢共只有一天多一点的时间,就算有帮手有工具,时间也很是紧张。

崔时钰估摸着,今天晚上她是别想好好睡觉了。

这二十贯钱可不是那么好赚的。

按照路线,她先拐进米粮铺子,见到了铺子店主。

米粮铺子店主姓胡,人长了一脸麻子,人送外号“胡麻子”,为人很有些抠门计较,但铺内的米面粮油品质都很好。若非如此,崔时钰也不会三番五次到他这儿来买东西。

胡麻子正指挥伙计搬运新到的胡麻油,见崔时钰来了,招呼道:“呀,崔娘子来得可巧,昨日刚到的胡麻新油,做点心最是酥香!来上一瓮?”

知道崔时钰近日的挞糕卖得红火,胡麻子特意缀上后面这句话,说完还有些得意:嘿嘿,崔娘子定会买好几瓮胡麻油回去!

然而崔时钰却对那几大罐香气浓郁的芝麻油兴趣缺缺:

芝麻油味道浓烈,会掩盖蛋挞的奶香与蛋香,不适宜用来做甜点;至于唐人们的另一种主要食用油菜籽油,香气虽没那么浓烈,但起酥性差,做出来的挞皮不够酥脆,口感偏硬。

从卖蛋挞第一日开始,她用的便是自己当初亲手熬的猪油,起酥效果极佳。

要不要在这儿买点猪油?

崔时钰对胡麻子道:“多谢胡郎君推荐,我先瞧瞧。”

说着来到猪油罐的售卖区域,随意挑了一坛,伸手掀开盖头,露出油罐里头凝如羊脂的雪白膏块。

其实打眼一看还成,脂膏油色纯净,但细看却不如她亲手熬制的那般透着光,指腹一捻,亦少了几分绵密如绸的触感。

若用这油起酥,怕是烤不出赵郎君夸赞的酥皮。

崔时钰不敢赌。

罢了,还是继续用家里头剩下的那罐吧。做二百枚蛋挞应该不成问题。

油不用买,但面粉是必不可少的,崔时钰大手一挥:“胡郎君,我要三十斤水磨细面粉。”

虽是称作细面粉,但精细程度还远远达不到她的要求,回家还得再细筛几次。

见她对自己大力推销的胡麻油不为所动,胡麻子原本还有些失望,但一听三十斤面粉顿时又乐开了花,连脸上的麻子都生动好几分:“好嘞!我记下了,三十斤水磨细面粉,崔娘子你就请好吧??面粉沉重,崔娘子可要我派人运送家中?”

想到自己一会儿还要再买不少东西,单凭手拿肯定不成,崔时钰便点头道:“有劳胡郎君。”

胡麻子嘿嘿笑了两声:“那这运送费……”

崔时钰就猜到他肯定没那么大方,懒得在这些细枝末节上费工夫,挥了挥手道:“记到面粉的账上。”

“好嘞!”

崔时钰的下一个目的地是方九娘的酪肆。

方九娘的开在南坊北头,听方对方说,她一般早上去集市出摊卖新鲜牛乳,下午便回铺子做些乳酪、醍醐、乳粉之类的乳制品,夏天还会有酥山和蔗浆冰酪。

待去到酪肆就简单多了,自从卖蛋挞以来,崔时钰已和方九娘订过三次牛乳,对方早已将她的标准与要求记在心里,一见面便笑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