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6第三十六章(1 / 2)

加入书签

林晚棠答道:“刑部狱到家不近,有人送我回来。”

“是照之吗?”林老夫人又问。

林晚棠淡淡应了一个字:“嗯。”

林老夫人察觉出她似乎不想就此多说,想到她定然累了,便没再往下问。

其他人也好奇,但都识趣,今夜算是为林晚棠接风洗尘,自然什么事都该迁就她。

……

翌日清晨。

洛京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的告示墙上都贴了新告示,还快就引了许多百姓围观,议论之声不断。

告示墙上贴了张海的认罪书拓印版,还有嘉顺帝亲自为林晚棠手书的澄清告示。

同样的,两份文书也在今日早朝由杨公公一一宣读过,确保京中无人不知。

前者内容叫人哗然,没想到,大晋都已建朝二十年,竟然还有旧朝的效忠者来寻仇。

而且这张海都潜伏在朝中八年了,复仇为何不对先帝下手,要等到现在,先帝才是大晋第一任帝王,他应该更恨先帝才是。

但他们只能在心里疑惑,得不到答案,据说张海已经被秘密处死了。

此案最终还是由天武卫告破,刑部和大理寺众官员在早朝时异常沉默。

卢照低垂着头,默默在心里冷嘲,一群酒囊饭袋,调查多日毫无进展,还有的就等着看林家笑话。

他毫不怀疑,若非天武卫盯着,有人能为了交差,做出跟封琰一样逼供的事。

陛下亲自写的澄清告示,言辞恳切,比圣旨还能体现圣意,圣意便是宠信林家。

此刻若要叫某些人说些真话,只会是庆幸自己只有落井下石之心,没有真做出落井下石之事。

封琰仍在禁足中,未来上早朝,且不知谁胆子大,从东宫传出消息,称太子殿下是因对林晚棠私自动刑,才被罚的。

他们若是效仿了,更逃脱不了责罚。

午时。

杨公公亲自带着众多赏赐出宫,到了宁国公府外。

其中有对林世松救驾有功的赏赐,还有对林晚棠的补偿,无数金银宝物,全都敞亮着送来,宦官队伍列成长长一队,引得半城百姓都来看热闹。

杨公公还带着当初嘉顺帝答应要赏给林晚棠的墨羽惊过来了,唯有这一件,用精致的金丝楠木匣装着,没有示人。

众人都在猜,这不叫人看见的,才是重中之重,也不知是何等绝世珍宝。

杨公公特意率众人在宁国公府门口停留一刻钟,才叫门房通传。

很快,府中众人皆迎了出来,叩谢恩赏。

将杨公公送走后,众多赏赐都被送进了大房的库房中,只有那把特别的弓被林晚棠拿在手里。

但她神色亦是淡然。

反倒是林世松跟在她身侧,眼神恨不得贴在弓上,“妹、妹妹,给哥哥看看呗。”

林晚棠直接递给他:“拿去。”

林世松迅速小心翼翼接过,这把弓对他而言很轻,虽然知道是乌金锻造而成,坚不可摧,但他拿在手上,还是忍不住怕弄坏了这宝物。

“不对啊,那日你夺魁,陛下说要赏你这个,你明明很兴奋,怎么到手了,却不见激动,还随随便便就给我看了?”

林晚棠不敢说实话,怕吓到他。

她拿到手便知这是杀人利器,而她最想杀的人,是当朝太子。

拿着陛下赏赐的弓,却想用它来杀太子,仅仅一个念头,都让林晚棠觉得自己疯狂胆大。

她在压制自己。

故而表现淡然。

林世松等了片刻不见她答,又悄声道:“你不会还在心里责怪陛下关了你这么久吧?”

林晚棠失笑:“我没这么不知好歹,虽然在狱中见不到你们,但也知道陛下偏向我,我看过张海的认罪书,他的目的之一,是让陛下失去宁国公府的效忠,很难说若无陛下命天武卫严加把手,我会不会遭遇不测,最后不管有无脱罪,我畏罪自戕或是清白冤死,哪一种都会让林家与陛下离心。”

“祖母也是这么说的,所以我们对刑部狱的戒严都没有怨言,”林世松挠挠头,“这些我起初都想不到,默默在心里怨着,结果被祖母点破,教训了一通。”

林晚棠轻叹道:“哥哥,你在西关许久,镇西军中有父亲,还有众多出身汉中林氏的将领,都是自家人,不像在京中,如今不同了,我知你并非真的单纯愚钝,只是对人和事,都不习惯往坏处想。”

“可人心难测,你若不能及时防备,被人害了,便只能后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