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2第三十二章(1 / 2)

加入书签

宫人立即出去,到殿外通传,林家护卫将两人交给天武卫带进去。

到了殿内,林二爷亲自将两人头上蒙着的麻袋揭开。

张海早就醒了,他在外面看不见,但下马车到进殿的途中,脚下石阶是如此熟悉。

他一直在太仆寺任职,却是在一年前才到城外的畜狩署轮任的,在去畜狩署之前,他也几乎每日都要上朝。

为官多年,他对极光殿前长长的石阶无比熟悉,正好是七七四十九阶。

此刻没了麻袋的遮挡,他的目光立即与上首的帝王对上。

他惊讶之余,却没有多少害怕。

昨夜抓他的人绝不是陛下的人,而是这些天一直暗中窥视他的人,若是陛下对他生疑,只管正大光明地带走他就是,或者命天武卫私下将他带走,也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何必大费周折。

擅自绑缚朝廷命官,可是僭越皇权的重罪。

他塞满棉布的嘴发出呜呜声,他想说话,想叫陛下为他做主。

嘉顺帝认出了此人,倒是一旁的青衣人没见过。

“老夫人,这太仆寺的张海,便是您怀疑的人?”

张海这才将目光转向一旁,看清几人,顿时恍然大悟。

昨夜抓他的,竟是宁国公府的人!

也对,能在这个时候盯上他,又只能暗中行事的,只有宁国公府的人,毕竟他将林晚棠诬陷进了刑部狱。

可他们能有什么证据,这么多日过去了,所有痕迹都已经被抹除,宗主的人办事一向得力,再说了,宗主有告诉过他,刑部中也有自己人,会尽力帮他转移目标,不叫人怀疑到他头上。

前几日,面前这位林大人,还多次到畜狩署去,病急乱投医似的,没什么目标,就只能拉着畜狩署的大人闲扯。

他也是其中之一,两人甚至相谈甚欢,林大人临走前还谢他。

是真心还是假意,张海相信自己的判断,他已经成功蒙蔽了所有人。

可为何才短短几日,他就起了疑心,派人来抓他。

张海不能说话,想问也问不出口。

他只能等着陛下命人将他嘴里的棉布去掉,空口无凭的怀疑,总要听他辩解几句吧。

然而林老夫人却先将一支竹节簪呈上。

张海看到那只簪子,终于失了冷静,瞪大双眼看向身旁同样被捆缚着的青衣人。

青衣人只是面色阴沉地别开目光。

张海深吸了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

无妨,里面的字条又没写什么,做不了什么证据。

趁杨公公将簪子传到嘉顺帝手中之际,林老夫人道:“此案线索实在少,老身命人查了多日,皆无所获,又不能看着孙女被关在狱中,却什么都不为她做,故而才斗胆盯上了春猎时掌管西琅囿一切事宜的畜狩署各位大人。”

“他们都被老身暗中查过,只是没发现什么嫌疑,也没惊动,只有这位张大人,昨日他在仙客来,偷偷将这支藏了字条的竹节簪,交给了青衣酒保,青衣酒保则在临近宵禁时,戴着簪子出门。”

“两人皆被府中护卫拦下,老身实在没想到,张大人看着不像习武之人,身手却不一般,还在这位青衣酒保,原以为只是仙客来一个普通的酒保,没想到轻功了得,险些被他逃脱了去。”

他们的不同寻常的身手,也是疑点。

林老夫人为了让宁国公府擅自抓捕朝廷命官的做法更具说服力,一丝疑点也不放过。

但她不知,嘉顺帝早已在心里认定,这个案子的幕后之人是闻纲。

有嫌疑者,官位越高,他反而越是不可能放过,哪怕只有很小的疑点。

他说的此案重大,并非指自己险些因此遇害,而是事关前朝余孽。

嘉顺帝将竹节簪拿到手,在林老夫人的提醒下,从中间拆开,拿出里面的字条并展开。

内容很少,嘉顺帝一眼便看完了,却眉头紧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