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劫狱(2 / 2)
去还是不去?
林晚棠想到他把人都留给了自己,这将近五十个亲卫,一看便不是寻常士兵,路上有山匪见他们人少,便动了歹念,结果这边只出动了三人,就把数十山匪尽数绑了送到最近的县衙去。
他们或许都是靖王府的死忠之士,是有资格陪靖王出生入死的亲卫,是用来保命的。
封霁怎么敢只带两个人,把剩余的都留给她?!
她已经不想嫁给太子了,没了未来太子妃的身份,她只是个无足轻重的世家女,封霁可不会怕宁国公府。
林晚棠想到庄老说的,他要秘密行事,只带两个人倒是说得通。
但万一事情不顺利,岂不是想多找几个人兜底都没有。
她必须带人过去。
庄老亦有些担心,听了林晚棠的打算,道:“殿下留的人是为了护送你,自然是听你的,你要去,一声令下即可。”
另一边。
封霁身着微服,身边跟着的两人亦是寻常百姓装扮,比长风军更早到信都。
林晚棠猜的没错,他们都是王府暗卫营千锤百炼出来的死士,在战场上能以一敌十,更是精于潜伏行事,白日里能融入人堆不引人注意,暗夜里又能融入黑暗悄无声息。
封霁不仅是地位尊贵的亲王,更是武将,是他们的将领,经受的磨炼,拥有的本事,皆在他们之上,与那些养尊处优只享受暗卫保护的宗亲不同。
嘉顺帝总是将最机密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不仅因为信任他这个亲弟弟,也因为再危险的事他都有能力亲力亲为,不会只靠暗卫。
不借他人之手,最为保密。
此次密令中交代的事极为重要,此事从先帝时便开始布局,历经二十年,终于到了收尾的时候。
三人作北境商人装扮,前朝与先帝时期,北境汉人与胡族多有交融,共育后代,故而身形高大似武夫的普通商人并不少见,尤其是幽州与冀州一带。
封霁带着两人住进了客栈,天没黑便休息,两个时辰后睁眼,天早已黑透,正是行动的时机。
一个月前,信都州衙的牢狱中关了个叛国通敌的罪犯,名为杨羿。
此人并非是在近一年来大晋与乌桓的交战中叛变,而是在二十年前,封氏从魏氏手中接过大权,刚建立大晋,乌桓趁大晋局势不稳,进犯北疆时,通敌叛变。
据说此人当时是庄将军部下,因其通敌害庄将军连败几场,被发现后逃往了关外,在乌桓混迹了二十年。
一个月多前,乌桓已有了全军溃败之势,杨羿趁乱回到大晋,自以为二十年后没人记得他,况且他也老了,模样变了许多。
没想到他倒霉透顶,一到信都便在城门口的关哨处遇见了老熟人,当年一同在庄将军麾下的同僚,如今在信都城门卫任职,还是他同乡,更巧的是,此人记性了得,别说杨羿老了二十岁,就算是三四十岁,这位同乡也能认出来。
因为事情过于久远,如今的信都刺史,入朝为官不过十余年,到信都任刺史不足五年,除了那位城门卫兵的一面之词,对于案情无从下手,且又是通敌叛国这样的重罪,只得暂时关押,并立即将此事上报了朝廷。
然而据密令所述,杨羿与他的所谓同乡,皆是皇家培养的死士。
封霁看过密令后就烧毁了,但内容记得一字不差。
皇上要他亲自将杨羿带回洛京,此人当年表面上是通敌叛国,实则是先帝送去乌桓的一枚棋子,专门调查一件对大晋皇权至关重要的事,二十年,不管调查有没有结果,皇上都要亲自见他,听他说。
封霁原计划是带着长风军路过信都,光明正大从州府押走通敌叛国的罪犯,前往洛京面圣。
然而经过林晚棠的提醒,他不得不怀疑,此行信都是个局,他没有怀疑皇上,他怀疑有其他人知道杨羿的真实身份,杨羿所知的情报或许对某些人不利。
之所以没有直接将杨羿杀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