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随行(1 / 2)

加入书签

北风呼啸,刚入冬,蓟城便飘起了雪。

林晚棠身着窄袖胡服,外罩狐裘,青丝束成利落的少年髻,骑在马上,最后挥手跟姑母道别,随即带着两个婢女,三人三骑,往南城门外去。

近几年,大晋内乱方勉强平定,又御外敌,军队无暇顾及民间,偏僻之地,多有匪寇横行。

一个月前,她从洛京前往蓟城,代家中探望远嫁的姑母时,蹭了北上补给军需的队伍,一路无恙。

如今返程,她又蹭上了回京复命的长风军。

北疆的战争持续了快一年,就在数日前,统领漠北的乌桓一族终于投降,彻底退出平城外,且军力几乎消耗殆尽,往后数年都掀不起什么风浪。

大部队尚需收尾,靖王则奉皇命,带领长风军先行回京。

林晚棠一出城,便看见远处军队集结,泱泱一片。

其中一人玄衣银甲,身姿英武,格外突出,哪怕林晚棠此前只在宫宴上见过寥寥数次,也能确定,那是靖王封霁。

林晚棠策马过去,身后两个婢女紧跟着她。

到了封霁跟前,她正要下马行礼,封霁却先开了口,嗓音清冷,语气平直:“不必行那些虚礼,马上就要出发了,你只管跟在我身后便是。”

他说话间不苟言笑,与这城外直来直往的寒风倒是相衬,林晚棠自然没有疑义,应声道:“是。”

听闻靖王行事素来不会给朝中权贵世家什么面子,肯让她跟着长风军走,想来是因为她与封琰的婚约,然而面对未来侄媳,也不见有多少和颜悦色。

林晚棠想到此行的真正目的,无声叹了口气,跟在封霁身后,入了队列,正式启程。

从清晨到天色黑透,他们往南行了一百余里,所经之处多荒僻,偶见村落也是人烟稀少。

过了一处山岭,风雪几乎被隔绝在山的另一面,军队驻足,安营扎寨。

林晚棠和两个婢女分得一个帷帐,帷帐中生了一小堆火,没多久,帷帐里便有了暖意。

主仆三人围在火堆旁吃干粮,火堆上煮着一壶雪水,热气一点一点冒起来。

林晚棠有些心不在焉。

她向来是个做事果断的人,生在世家贵族,荣宠万千,大多时候顺风顺水,不需要顾虑付出多少,几分成败,因为有家族撑腰。

然而后来她才发现,她只是没遇到真正的难事。

两个月前,她从混乱无助的五年后重回现在,经历过父兄战死,家族覆灭,国破山河,被抛弃,被杀死,那短短的半年间,厄运来得目不暇接,猝然将她带往那一世的尽头,紧接着再次轮转,一切重来。

刚重生时,她噩梦不断,时常高烧,缓了半个月,才重新打起精神,想出对策。

前世的许多事情,都是从封霁之死开始,慢慢走向无可挽回。

封霁会在这次回京路上遇刺身亡,嘉顺帝悲恸之下一病不起,没两年便溘然长逝,太子封琰即位,长风军因上位者忌惮被打散,压迫,再过三年,乌桓联合西羌,举兵进犯,大晋却早已没了阻挡之力。

林晚棠想出的对策,便是在这次返京途中,阻止封霁遇刺身亡。

靖王封霁与嘉顺帝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从先帝时便相互扶持,经过夺嫡,平乱,走到至今,他是嘉顺帝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于内可威震朝野,于外可平定八方。

只要封霁不死,大晋应当不至于这么快走到绝境。

对于遇刺一事,林晚棠所知并不完全,只知道长风军中有刺客内应,而封霁死于五日后的信都。

她对长风军并不了解,很难凭借自己找出内应,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驱使封霁亲自找出内应,以及避开信都。

林晚棠又多想了一步,若封霁也难以在几日内确定内应,不如干脆兵分两路,将不确定者分作一路,再带着亲信走另一条路,避开信都。

她自认想得周到,要做的事清晰明白,但与封霁见过后,后者的态度仿佛在她面前又竖起一道高墙。

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靖王,不是什么任她驱使的人,且他还不待见世家,即便她与他亲侄子有婚约,也难得半分亲近,总是一副冷淡沉肃的样子。

她要将未来会发生的事说给他听吗?

听闻封霁最厌恶鬼神邪说,她若是说了,恐怕适得其反。

林晚棠越纠结便越烦躁,两道秀丽的眉毛越蹙越紧,引得两个婢女注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