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窥测国政(2 / 2)
也不知车轮是轴木开裂了,还是辐条断了一根,一路发出刺耳的吱呀声。庄叔见已到了胡同口,忙停下车去察看,忽见有亮光近前。
看清楚来人后,庄叔笑道,“林姑娘,张解元来接你了,你同他一道散步回去吧,我瞅瞅这车出了什么毛病。”
“好。”黛玉推开车门,就见张居正笑着左手提灯,右臂伸在她身前。
“多谢二哥了。”黛玉扶着他的肘弯,下了马车,笑问:“今天顾老师讲了什么?”
张居正边走边说:“讲的宋史靖康之耻,也提到英宗败军陷驾的土木堡之变,你没听到也罢,省得切齿生恨了。”
黛玉不由叹道:“朝廷吃了败仗丧权失地,我有心振衰起敝,却因是女子,不得涉足庙堂。二哥将来入朝为官,还请你一定主张收复河套,绝不能弃沃壤而为寇巢。”
“好,我答应妹妹。”张居正抬眸望着天边的星子,低沉的嗓音曼声道,“河套以阴山为屏,水草丰美沃野千里,地可耕牧。我若为官大明必在河套恢复屯田驻军,威慑漠北,边防永固。”
他回过头来,温柔地看着她,“妹妹今日去榆林堡见两位朋友。是看到巍巍长城,才有感而发么?”
黛玉讶然道:“二哥从何得知我见了两位朋友?”
张居正望着她娇憨疑惑的模样,只觉得满心柔软,“你发髻上多了两朵绒花,少了一对儿葫芦金簪。两朵绒花颜色相斥,样式不一,必是分属两个不同性格喜好的姑娘。一个是你今日要见的王小姐,另一位大概就是你新交的朋友了。”
“二哥哥真是神了!古有‘王戎识李’,今有‘白圭知花’。”黛玉再次感慨张居正不愧是神童,观察入微,见一知百。
“也不是所有花,我都会留心的……”张居正垂眸一笑,轻浅的话语飘散在夜风中。
古圣先贤,让他钦敬感佩的英雄人物不过二三子。芸芸众生,让他一日不见牵肠挂肚的,却只有一个林妹妹。
温润的灯光浮在地上,两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渐渐交叠在一起,像彼此依偎的两棵树。
胡同不长,很快就要到家了。张居正的脚步不觉慢下来,他抬头望向顾府的门楣,心口没来由地一跳。
这里不是他的家啊……
黛玉踏上台阶,拾起一朵飘落的晚香玉,回头笑问:“还站在那里等谁呢?”
张居正蓦然想:等你以后出了阁,我这个二哥要怎么当呢?还能在门前巷口提灯盼候么?还能每日看到你鬓边簪的什么花么?
夏夜的星光寂然闪烁,少年的心空落落的,孤影徘徊在巷子里,久久找不到答案。
吃过晚饭稍事休息,黛玉又开始起草童书故事。紫鹃与晴雯也没闲着,商讨着插图的布景构图与人物衣饰画法。
黛玉思来想去,刊刻书坊还是得趁早做起来。若能在民间舆论中产生巨大影响,也能倒逼朝廷作出改变,不要弃守河套。
与其影响身居高位财货上流的官吏,指望他们誓死捍卫边疆,不啻于牵牛下井。还不如教少儿树德明志,爱国守土,辨是非于毫末,守节操于始终。
只要旧官场那一套钱权相护、任人唯亲、虚文隐弊、媚上凌下的流弊。在下一代人那里行不通,斩断一切肥官瘦民的旧制,一定能打破“王朝不过三百年”的魔咒。
所谓慢工出细活,粗略估算全书完稿最快也要到夏末了。黛玉并不急于求成,而况在六月来临之前,她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在朝堂上延续十七年之久的大礼议,即将进入尾声。标志事件便是嘉靖十七年六月,嘉靖帝着人上书,为其生父献皇帝立庙号称睿宗,以入太庙奉祀。
群臣反对,坚持不允。嘉靖大怒,与群臣僵持不下。不久礼部尚书严嵩倒戈,尽改前说,支持兴献帝入庙称宗,并撰《大礼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