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2美人乘凤(1 / 2)

加入书签

尽管黛玉要做的事有不少,好在顾鼎臣授讲完也不留功课给她,因此甚为轻松。除了练功耗些体力,其他事都有人代劳。胭脂是紫鹃晴雯两个淘漉出来的,从筛脂粉到缝锦袋,都没让她动一下手,就连几百个瓷盒也被张居正给悄悄画完了,她不禁感慨这大概就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了。

从四月初一起至十八日,京西妙峰山娘娘庙,在碧霞元君诞辰时节,就有各色贩夫陆续占道为肆。

从山脚至山门,连缀成一望无际的市集,摊案上百货杂陈,鳞次栉比绵延十里。

京城百姓纷纷出门逛庙会,车马行人,首尾相连,络绎不绝。

顾鼎臣也给学生们放了几天春假,许他们出门踏青游玩。

庙会前一天,黛玉就与顾?、张居正住进了妙峰山上的客店,顾?准许黛玉带着丫鬟逛庙会,但是午饭之前必须回来,满打满算能卖货的时间只有一个时辰。

在距离碧霞元君祠,还有二里地的大柳树下,姑娘们支起了小小的粉色棚帷,摆出了三尺摊案。

越是靠近娘娘庙的地方,卖的多半是各色供器,如珠玉、象牙、珐琅等物,这些摊子的老板大多是财大气粗的主儿,一般泼皮无赖是万不敢惹的,碰坏一件半件贡具都是要拿命赔的。

因而黛玉才见缝插针地将自己卖胭脂的摊案摆在了这里。

她的摊子小巧,又只买一样胭脂,抢不了生意,那些老板也没有驱逐挤兑的意思。

更何况黛玉真有两位高手“护驾”,沈炼与胡宗宪为了感谢她引荐,让他们得以拜谒顾鼎臣,特意答应她来庙会游玩,余暇时帮她看顾下摊子。

顾?见张居正置身于热闹喧阗中,还能静心读书,很是欣赏。

既然黛玉身边有两位高手随行,也就没让家丁小厮跟着了,以免人多塞途。

姑娘们不擅吆喝,可若不开口招揽生意,小小的胭脂摊子很容易被人忽略。

黛玉就用丈二长的白绢画了一个红衣美人,裁剪成乘凤仙女的大风筝,高高地挂在柳树梢头,迎风飘拂。

一下子就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有的人还以为神仙显灵,甚至还俯首跪拜的。

于是娘娘庙前的美人胭脂,声名大噪,卖得紧俏,不到半个时辰已经卖出去了两百盒。

生意太好也容易遭人嫉恨,徼巡差役数次接到举告,说她们胭脂掺假,偷逃商税。

好在张居正事先提点,让黛玉早有准备,拿出样品以供抽检,至于摊位的召保公凭也是有的。张居正的大伯张钺就是生意人,所以他十分清楚,摊贩买卖会遇到哪些麻烦。

差役见到公凭上写着两位进士一位解元担保,当下灰溜溜地走了。

便是有地痞无赖,见她三个貌美的小姑娘有心调戏。话未出口,便有两个虎背蜂腰的男人越众而出,挡在她们面前。

那些人见势不妙,立刻抱头鼠窜,再不敢来。

尽管黛玉从前没做过生意,但她读过史太公的《货殖列传》,明白“无息币,务完物”保障货品质量,加快资金流转,就能赚取利润。

后来张居正当国之时,也大力主张“厚农资商”的政策,兼之“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合并折银征收,既稳定田税,又促进白银货币流通,这才使得国库扭亏为盈。

黛玉要提早布局商路,也是为后来乘风而起做准备。而况无论干什么事,学会借势总会事半功倍的。

眼见胭脂卖得所剩无几,差不多可以收摊了。一直喧声鼎沸的山路,忽然静寂了大半,百姓的脚步乱起来,纷纷往道旁躲藏去了。

黛玉本能回望,只见两行士兵手扶腰刀,目似鹰隼四下睃巡,俱是靴?鲜明,神情倨傲的男子。

锦衣卫?

他们漠视混乱的场面,仿佛不关己事一样飒踏而过。

“三爷,山上山下,咱们便装走了三个来回,如今换上行头再走一便,也没见有像小仙童似的少年呀?”

陆绎拨开左右挡住他视线的锦衣卫,探头张望,一双小剑眉攒在眉心,扁嘴道:“难道他没来?小爷就这么被耍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