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同舟赴京(1 / 2)
从前黛玉读明史,并未留心顾?的仕途沉浮变化,却大概知道明年腊月,章圣皇太后病逝后,顾?又将改任工部左侍郎,再回湖广,赴承天府安陆督工显陵。
湖广之境,江河纵横,水网密布。冬月将尽,黛玉与顾峻一道随表舅顾?乘船北上。
顾?为官一任颇有建树,也屡次总结地方积弊,向朝廷建言献策,奈何都石沉大海,无有回音。
其实,黛玉又何尝不知,湖广一地的宿弊,就是大明沉疴痼疾的缩影。武备边防废弛、宗室蕃衍庞大、杂税征敛无度、官吏旷废职守、府库财用亏空。
对比她从前生活的大观园,也是如此。一则庸才当道,尸位素餐,以至门户不紧关防不严;二则腐败滋生,收入减少,支用无度;三则主仆上下争权夺利,互相倾轧内斗,外忧未除,内患已生,先自杀自灭起来。
足见无论家国,衰败之兆都无外乎这几点。
黛玉又不禁想到,将来起衰振隳的首辅张居正,他在经济、吏治、军备、外务上的大力革新,十年间通过严考成,重循吏,清邮驿,核田亩,几乎将有明以来的弊政,全部都扭转了过来。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他获得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没有权力的支持,再好的政策主张也只是一纸空谈。可手揽大政,威权震主,也是导致他身死未几,而戮辱随之的双刃剑。
她已经通过劝说表舅顾?,让十三岁的张居正顺利中举了。也不知避开了辽王朱宪?的迫害,能不能使他的仕途更通达一些。
正当她想着张居正的时候,就在江中舟上,见到了他。
少年负手立在船头,迎着点点飘雪,观览山川水色。
蓦然相逢,两人皆是一惊,不言不语间,笑意如涟漪一般绽开。
“啊,是张秀才,不,是张举人了!”顾峻扬起钓竿,向张居正挥手。
少年微微拱手,颔首一笑,又回头示意船夫向那边的大船靠拢。
顾?走上甲板去见小友,黛玉忙躲回舱中,隔窗向外瞧。
忘年交的两个人,各立船头隔着水道,叙过别后温寒。顾?得知他上京赶考,冬月下旬就从江陵出发了,如今才到黄州境内,不由道:“你们雇的船走得太慢了,耽搁工夫,不如坐我的船上京吧。”
张居正有些犹豫,想要拒绝,身旁的大伯张钺却道:“这小船太晃了,你又晕船,在舱中待不住,站外头吹风迟早伤寒。既然顾大人体恤照拂你,也不要辜负他的一片好心。”
“可是……”
“将来你也要与为官做宰的人打交道,这时候遇到贵人提携,哪能羞手羞脚呢?”张钺一味鼓动他接受顾大人的安排,其实是想甩手回去了。
眼见北上的天气越来越冷,带来的货也卖不出去,他不想受老鼻子罪,又惦记着家里的生意,不愿再继续走了。
张居正也猜到了大伯的心思,他不愿勉强人,只得让游七收拾盘缠书箧行囊,奉上家乡土仪,主仆二人依言上了顾?的船,再让大伯载着一船土产回江陵去了。
顾?很喜爱张居正,一面盘考他四书五经,一面又细讲了当年他考进士的经验。
黛玉这才知道,表舅顾?与前首辅杨廷和一样,都是弱冠之龄就进士及第的才子。
史书上的张居正直到嘉靖二十六年才金榜题名。如今提早三年备考,最迟嘉靖二十三年也该考中了。
听到顾?的细心点拨,张居正收获颇多,连连诚称谢:“承蒙顾公教诲,学生受益匪浅。”
顾?越看张居正,越觉得少年仪容俊秀,谦光照人,更兼博学广闻谈吐有致,再看幼子只知嬉皮笑脸,一味掇竿钓鱼,没个正行,越发不满。
见刘嬷嬷从厨舱里端出了菜肴,顾?隔窗道:“阿峻,既到了黄州,你背个苏公的《前赤壁赋》听听,背不出中午就别吃饭,在船头继续钓你的王八好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