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3苕皮蒜苗回锅肉(1 / 2)

加入书签

住在江米巷,生活比青莲庵更加方便。

出门便是菜市。

江清澜买了些猪肉、蒜苗、芡粉,以及一些时蔬小菜。

加上给团团买的火烧馍,一共花了三十来文钱。

以她如今的积蓄,这个花销并不算多。于是,走到卖牛羊肉的摊儿前,她又迈不动步子了。

比起猪肉,她更喜欢吃牛羊肉。

以前在学校里,食堂吃腻了,她隔三差五就要去吃牛羊汤锅??养生鲜汤黄牛肉、广东牛肉牛杂煲、老北京涮羊肉。

这些不同风味的牛羊肉,有的清鲜,有的浓郁。有的蘸香喷喷的芝麻,有的配碧油油芫荽。

各有各的曼妙滋味。

跟上辈子一样,此时的牛羊肉,比猪肉贵得多。

刚才她问了,猪肉只需二十文一斤,牛肉却要五十文,羊肉甚至达到了七十文一斤。

饶是如此,看着肉摊儿上,呈玫瑰红色的牛羊肉,江清澜已经脑补了它们做成牛肉火锅、羊肉烧烤时的样子。

团团也眼巴巴地望着。

江清澜本在犹豫,见此场景,一咬牙,唤摊主:“来两斤牛肉、一斤羊肉!”

是谁说要狠狠地吃肉、猛猛地吃肉的?

就要吃!赚钱就是为了吃!

……

回了家,先解决猪肉。她早打算好了,做蒜苗回锅肉吃。

回锅肉是四川的一道名菜。五花肉须先煮后炒,两次入锅,故名“回锅”。

此菜咸鲜油香、重盐重油、微辣回甜,是下酒之精华,佐饭之良品,最适合江清澜她们这种,久没尝肉味儿的人。

有以五花肉配莲花白的,名莲白回锅;有配青椒的,名青椒回锅;而江清澜最爱的,还是苕皮蒜苗回锅。

煮好的五花肉切薄片,让每片都是半肥半瘦。再下锅,以小火爆香。

像江清澜这等厨艺高超的,能熟练掌握油爆肉的火候,能使每一片肉卷成灯盏窝儿状。

成品入口之时,只觉肉质劲道入味,不知瘦肉干柴;只觉油香嫩滑爽口,不知间有肥肉。

这半肥半瘦的肉,再加一溜儿煮得软糯的皮,每多嚼一口,都多一份香。是以,佐饭下酒,越吃越开心。

再说苕皮。它是以红薯粉兑水,入锅烙制而成的。

重庆小吃摊爱以苕皮包裹酸辣萝卜、折耳根、粉蒸肉等物,放炭火上烤,谓之“烤苕皮”。

成都人却爱以之炒回锅肉。

这摊得好的苕皮,薄薄一层,软软糯糯。

在五花肉的油锅里一煎,吸满了花椒、姜片等佐料的香味,以及剁碎了的豆瓣酱熬成的汁水。

立刻变得晶晶亮亮、灰中带红,且十分入味。

还有青蒜苗,也是这道菜的必备。

蒜苗须得白头、青苗皆有,拍后切为斜段,充分暴露出蒜香。在五花肉片、苕皮均炒制好后,才放入。炒几下,断了生就可以装盘了。

这道四川名菜,可谓是色香味俱全。

肉片染了浓郁的豆瓣酱汁,晶莹红亮。苕皮软糯入味儿。蒜苗白青相间,煞是好看。

食材与各种调料的香,更是经久不散,溢满了整间屋子。

江清澜她们中午就吃了个油饼,搬家忙到现在,饿得前胸贴后肚了,就盼着这口油大的。

苕皮回锅肉出了锅,雨也停了,太阳从云里冒了一点儿头。她们端着饭菜,到院子里去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