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油卤串串一(1 / 2)
上辈子,江清澜的外婆家在成都。小时候的寒暑假,妈妈总要带她去外婆家住个十天半个月。
那时候她就发现了,成都的串串特别多。
什么叫串串?便是像糖葫芦一般,将食物串在一根竹签子上,随吃随取。
成都的串串,细分起来,种类又多了。
最常见的是火锅串串,桌子上摆一口锅,或红汤或鸳鸯锅。
串好的毛肚、鸡翅、牛肉、香肠、藕片、海带等摆在另一个地方。
食客们自己拿铁盘子,取用想吃的菜,下自己桌上的锅去煮。
煮的时候,食材在锅里,长长的竹签子却伸在外面,看起来乱糟糟的一把,颇为热闹。
另有一种,叫冷锅串串,顾名思义,锅是冷的,菜却是热的。顾客的桌子上不生火,店家在屋里煮好了,直接端出来,食客开吃。
还有一种钵钵鸡,是更冷的冷锅串串。
煮好的串串,浸在装有秘制料汁的大青瓷钵里。
因为钵太大了,串串放进去要往下滑,商家往往会在钵里放一个装满冰的塑料瓶。
这样一来,串串们有了依靠,不会下滑,冰块也会让给食物施加冷气,夏天吃来更爽口。
以上这三种,不管有火没火,有一个共同点,便是串串都是浸在油汪汪的料汁中的。
近年来,成都大大小小的地铁口又出现了一种油卤串串,是干的,顾客拿着在路上边走边吃,不会汁水横流,更方便。
江清澜分析她现在的情况:
中瓦的商品琳琅满目,她要吸人眼球,必须做一些新奇的玩意儿。
冰糖水果串当然也要做,但这个东西是零嘴,小孩子更偏爱一些,市场消费力不足。另外,她们在青莲寺挂单,不可用荤食。
想来想去,新奇、便宜、方便的素菜,便是油卤串串。
油卤油卤,顾名思义,是用油卤出来的。听起来难做,其实简单。
常做菜的人知道,中餐里,凡是带炒字的,是最麻烦的,而蒸、煮、卤都相对简单。
卤,最重要的便是卤水底料。锅里倒菜籽油,将大葱、八角、桂叶、茴香等种种香料入锅中炸香。
这个时代,香料倒丰富,只是麻辣味由茱萸和川椒提供,没有现代辣椒花椒够味儿。
但此时,人们的口味相对清淡,茱萸的辣度也够了。
簸箕里的川椒与茱萸全部倒入油锅之中,锅里满目皆红,麻辣香气也被激发了出来。
旁边的团团被熏得打了个喷嚏,揉揉鼻子,皱眉道:“阿姐,好呛人啊,这是在做什么?”
原身和团团的父亲是正五品,虽说在权贵满地的临安算不得高官,但也是清贵之人。
是以,江家崇尚清淡的口味,团团闻不惯这般呛人的气味。
江清澜道:“自然是做火锅底料,这东西要熬得久,我这次就一并做了,以后无论是卤串串,还是吃火锅,做……”
她四下看了一眼,见尼姑师父们都忙着自己的事,低声说:“做红烧猪蹄之类的,都好用得很。”
团团一听红烧猪蹄,眼睛都亮了,肉眼可见地吞了一口唾沫。
江清澜笑道:“别急,等咱们以后出去赁了屋子,天天吃肉。”
一边说着,手上却不停,用铁铲持续不停搅动着锅里的底料。
小火慢熬,时间越久,味道越香,团团起先还说呛,现在想着猪蹄,又闻着香气,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还有些小尼姑,都伸长了脖子往这边瞧。
做生意就是要宣传,人越多越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