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交锋(2 / 2)

加入书签

又走了半日,几人到了一处村落,名为漳水村。

此地邻水,还算富饶,他们一连找了几户看起来殷实的人家,才买到了三匹瘦马,休整片刻,趁天没黑又继续赶路。

若不出意外,再走不到两日,他们就能到司州地界,很快能到广平。

与此同时。

林晚棠已经到了信都往西不足百里外的罗县,她没让庄老一起来,留了两个暗卫护送他前往广平,到时他们会在广平会合。

一天一夜,一行人只歇了三个时辰,刚到罗县,就遇到官兵在搜寻重犯,据说是从信都逃出来的。

林晚棠听闻“信都”,忍不住多打探了些。

城门关卡的官兵刚查过她的通牒,见她带数十个随从,又免不了多盘问,于是知晓了她身份,洛京宁国公府的大小姐,身后跟的随从一看就不好惹,打听消息给钱还大方,城门口是消息最灵通的地方,官兵爽快地将知道的事情都说了,还不忘提醒她路上注意防备逃犯。

林晚棠于是知道了信都昨夜有人劫狱,劫走的是个通敌叛国的朝廷重犯,这个犯人原是要交给路过信都的靖王殿下押送回京的,现在人丢了,州牧大人正急得派人到处找呢。

不过据说犯人很可能是往堂阳方向去了,罗县这边搜寻得并不严密。

封霁一定要来信都,或许就跟这犯人有关。

昨夜劫狱的,说不定就是他!

林晚棠立即决定不去信都了,直接往堂阳去。

直接从罗县去往堂阳不算远,但到达时也已是亥时。

相比罗县,堂阳的搜查要更声势浩大,城外时不时就能遇到官兵,这个时辰已经不能进城了,若是平日了倒是能让守卫通融,眼下这般显然不行。

林晚棠猜测城内早已搜过了,确定没有可疑的人,所以才严令不许进城,官兵都在城外搜查。

正好她也无需进城了,他们在罗县已经补给过,行军多日,她已习惯在野外修整。

再不停下,人和马都要支撑不住。

他们在城外的破庙休息。

入睡前,林晚棠躺在铺着件披风的草堆上,在心里默默推算距离。

假设劫狱的就是封霁,昨夜他们从信都出逃,回洛京最快的路线要经过堂阳,元陶,广平,魏郡。

他们若是快的话,没准现在已经在元陶了。

然而,林晚棠又很难不去想,若是他们并不顺利呢?

她带人过来,就是为了以防万一,若是按照顺利的推测,她不过是带人在他们屁股后面追,起不到任何作用,不如不追。

再想想,封霁宁愿劫狱逃走招惹官兵追查,也没有以靖王的身份带走犯人,说明他忌惮官兵,不确定官兵是否与幕后之人有勾连。

他眼下的处境定是东躲西藏地逃。

况且,堂阳的搜查已经是这般阵仗,封霁不会不知,而元陶离堂阳不算远,亦在冀州界内,他怎么会不警惕,或许他根本没去元陶。

不安正常路线走,那要怎么走?

林晚棠有些烦躁,重重叹了口气,坐起身来。

金霞和银霜本已经累得倒头就睡,但在外面还是保有一丝警惕,林晚棠一起身她们就察觉了,忙坐起来,问:“小姐,怎么了?”

林晚棠却叫来了一个暗卫,此人名叫景初,是这一小队暗卫的领头人。

她是在跟他们商量前往信都时知道他们都是暗卫的,皇室豢养的暗卫皆是死士,摒弃原本的姓名,由他们追随的主上赐名,姓氏没什么规律,但名却暗藏排位高低,如景初的初,代表他在暗卫中地位靠前。

林晚棠将自己的猜测告知他,问他对附近熟不熟悉,该往哪里走。

景初跟在封霁身边很久了,封霁当年率军平内乱,走过的路线他也走过,且记得清楚,他直接从取暖用的火堆里抽出一根木条,吹灭后,在布满尘土的地上画了起来。

“主上很可能走这条路,这是当年伏击安平王时走的一条行军路线,沿途多有易守难攻的地势,且地形复杂易于藏人,就是不好走,不过这对于殿下来说是优势,越难走的路,那些官兵越是难追上他们,”景初低声道,为防隔墙有耳,他对封霁的称呼换成了隐晦的主上,“多亏姑娘心思缜密,不然我等怕是要错过主上。”

林晚棠很少被夸心思缜密,反而常被长辈说心大如斗,可重生后的这两个月,她心里总是不安,习惯了将事情翻来覆去地想,甚少有无忧无虑的时刻。

希望封霁能安然回到洛京。

她又跟景初商讨了一番,推算封霁大致走到什么地方,再抄近道追上去。

翌日,天际方显露一线晦暗的白,一行人便启程了。

林晚棠打算在一天内赶到鼓山。

封霁极有可能经过鼓山,这是他熟悉的路线,想要到司州必须翻过几座山,近日大雪不断,他只要不是被逼的,就不会冒险走不熟悉的山路。

过了鼓山再有百里便是司州,据景初所说,此山地势高,山头平坦,山腰却大半是陡峭的悬崖,形似一台巨鼓拔地而起,在山顶几乎能将四周尽收眼底,尤其这个季节草木枯败,没有许多枝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