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7惑(2 / 2)

加入书签

一抬眼,就瞧见李怀瑾正看着跑远的人笑。

她取了旁边的荷叶杯,斟上粟米酒递过去。

李怀瑾瞧她,像是终于找着个“钟子期”,笑道:“这样好的景,若无佳词衬,那真是太可惜了。”

丹红惦记着从他嘴里撬话。

是以她也不扫他的兴,只道:“我才疏学浅,不通平仄,那就随意起个头,公子请便。”

微风徐来,撩动丹红鬓边碎发。

她抬头,见树影摇曳,思索着道:“东风似笔、”

平平无奇的四个字,不过她以“东风”起头,倒是李怀瑾没想到的。

丹红眨了下眼,很是流畅地吐出后边一串:“蘸黛烟色,挥毫云去晴碧染。”

全是景。

连一个典都不曾用上,除了淡淡的喜景之情,什么情绪都没掺,后边不论怎样的词儿都好接。

李怀瑾便随口接了一段,也没管字字对应,只大略对上个平仄。

他笑道:“姑娘这词儿实美,远胜涧流。”

说丹红放水放得比旁边虎跃涧还厉害呢,丹红岂能听不明白?

她倒没恼,依旧道:“我不过粗粗识得几个大字,舍命陪君子罢了。”

“既已舍命,那就劳烦姑娘再起一句?”

丹红现在有点烦他,但想想自己的目的,还是忍下来,眺望着周围的景象,垂眸道:“绿苔幽径,空谷鹧鸪,杜鹃燃燃满壑。”

看似吟景,但却与上一句有些不同。

这回她没给李怀瑾留个什么都能接的尾巴,反话锋一转,轻吟道:“春光负我好颜色。”

最后一句话,将前文隐隐约约的情绪瞬间点明。

李怀瑾看她的目光也带上几分正色。

好一个野心勃勃,“燃燃满壑”的姑娘。

词儿李怀瑾倒是能接,只是他没有“被负”的心境,便不想“为赋新词强说愁”。

他笑道:“姑娘好词,某不忍狗尾续貂,便停在这儿罢。”

丹红却摇头:“我可不想停在这儿。”

这回连王槊都微微侧目。

他迟疑着张嘴,不知想说什么,最后又将话咽下,垂眸编着手上的柳条花冠。

李怀瑾也不想再深聊,不欢而散可不好。

他笑着转了话题:“听姑娘的词,似乎有什么疑惑,不知某可有幸能替姑娘分忧?”

今天丹红一句话没呛他,还能是什么原因?

李怀瑾心知肚明。

丹红满意于他的识相,道:“是有些问题,想请公子为我解惑。”

她有很多问题,关于自己的父亲,关于顾尚书,甚至关于李怀瑾对边军的看法,看似和现在的丹红无关的问题,她却清楚明白这些事与自己休戚与共。

只是不待丹红开口,忽然有一阵惊呼声传来。

三人立刻起身奔去。

钱月慌张地指着湍急的水流,话也说不清楚:“姚黄、姚黄……”

眨眼工夫,只听“噗通”一声,岸上已不见李怀瑾的身影。

姚黄与丹红一样在莫都长大,水性甚至更胜丹红一筹,猝然落水不过慌忙一阵,很快便屏息踩水稳住身形。

她运气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