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斗诗,李泰的用处(1 / 2)
魏叔玉一行人随着人流,缓缓行至朱雀大街中段一处开阔地。
只见这里搭起几座巨大的灯棚。最显眼的一座彩棚前,围聚的文人墨客尤其多,不时爆发出阵阵叫好声。
彩棚檐下挂着一排精制的八角宫灯,灯下悬着长长的素白绢帛。上面墨迹淋漓,显然正在举行文会。
见魏叔玉想停下来凑热闹,李旭赶紧帮他清出来一条道。
只见棚内主位端坐一人,正是魏王李泰。他今日身穿宝蓝色团花锦袍,头戴玉冠。嘴角噙着一丝矜持而得意的笑意,享受着众星捧月。
簇拥在他身边的,正是杜荷、柴令武、武元庆等一干铁杆拥趸。
此刻。
某个小官或世家子弟模样的人,正捧着另一幅刚写好的绢帛,声音激动得发颤:
“殿下此诗,真乃神来之笔!‘玉漏休催夜未央,金钥通宵启禁墙。谁人闲对团?月?几处空瞻不夜光?’
此等气象、此等胸襟,直追汉魏风骨!将元夕盛景与殿下礼贤下士、与民同乐之怀尽数道出!实乃我辈楷模!”
“是啊是啊!殿下才情,冠绝长安!”
“尤其那句‘谁人闲对团?月?几处空瞻不夜光?’反问得何其有力!道尽了这元夕普天同庆之真意!”
“我等有幸,得睹殿下即席挥毫,实乃三生有幸!”
杜荷、柴令武等人立刻跟上,马屁拍得震天响,唾沫星子几乎要溅到那诗稿上。
周围不明就里的百姓,见贵人如此推崇,也跟着嗡嗡地议论赞叹起来。
李泰脸上的笑意更深了,矜持地摆手故作谦逊:
“诸位过誉了,不过偶得佳句,应景而已。”
就在这片阿谀奉承的声浪中,一个极其轻微、却异常清晰的嗤笑声,突兀地刺了出来。
“呵呵呵……”
声音不大,带着十二分的不屑。
正是魏叔玉!
他实在没忍住。李泰这诗辞藻堆砌,立意平平。就连‘节日真热闹,大家快来看灯’的老生常谈都不是。
一帮狗腿子浮夸到肉麻的吹捧,简直比那糖葫芦外面裹的糖衣还要腻歪三分。
魏叔玉的嗤笑声,在刻意营造的颂圣氛围里,显得格外刺耳。
棚内瞬间一静。
所有目光如同被无形的线牵引,齐刷刷的落在魏叔玉身上。
李泰脸上的笑意骤然凝固,如同被寒风冻住。
他狭长的眼睛眯起来,锐利的目光穿过人群,死死盯在魏叔玉脸上。
一股怒意瞬间冲上头顶!
魏叔玉!
又是这个该死的魏叔玉!
杜荷反应最快,立刻跳了出来,指着魏叔玉厉声喝道:
“魏大郎你竟敢对魏王殿下不敬?还不速速跪下请罪!”
柴令武也跟着帮腔,语气里阴阳怪气:
“哟,我当是谁,原来是魏大郎。怎么,莫非觉得殿下这诗入不得你的法眼?还是你自恃才高,也想在此元夕佳会上……献个丑?”
武元庆摸了摸残缺的耳朵,眼睛里满是阴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