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魏记包子铺(1 / 2)
最近魏锦溪在琢磨生计。这两天她围着附近的街巷转了几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下最后决定开一家包子铺。
一呢,她自己做饭的手艺肯定没得说,二来包子这种东西只要馅调的好,再加上皮薄馅大,那肯定好卖。三呢,这码头附近除了行商的便属卖劳力的多,这群人得吃油水,胃口还比寻常人大,比较好做他们的生意。
当然,只考虑这些还不够,得看看这附近有没有跟她撞行的。要说做饭食的铺子,也有,分别在第一条和第五条街的中间档上。一家主要是卖面和蒸饺,另一个做的就杂了,包子、汤面、油条、油炸饼都卖。魏锦溪这铺面的位置在第三条街的第一家,算是夹在他们中间,不会太影响生意。
此外,这边零碎卖早点的也有不少,豆腐脑啊、馄饨啊什么的,但大多是沿着街道支起来的摊贩。若是天晴日朗的就罢了,要是赶上雾蒙下雨或是待到秋冬寒风刺骨,难倒要客人瑟瑟发抖的吃东西?
所以想想么,小商小贩的不足为虑。
此外,魏锦溪所在的这条街,排在她宅子后头的那几家跟她家的生意也不冲突。一个卖的是雨伞香扇,另外三家分别是酒楼、茶馆,南北杂货。这么一看,在这条街上卖包子也算是独树一帜。
既然打定了主意,那就得好好准备准备。首先,包子铺的名字是不是得起一个?
魏锦溪也没啥文化,自己姓魏,干脆就叫魏记包子铺,好记不说,一听一看就知道卖的是啥。
另外就是一楼大堂内的摆设。上一家的桌椅板凳还在,四张桌子和十二条长板凳。她觉得有点少,又从木匠铺子买了两张桌子八张长凳,规规整整的全摆好才算完。
把这些都准备好,就剩定下店里的招牌。那也好说,她就一个人肯定做不了几个花样,干脆就只做两个馅,一个荤的猪肉大葱、一个素的韭菜鸡蛋。另外有包子吃还得有汤顺喉咙。这个更好解决,做包子不得买猪肉么,到时问卖肉的饶几块大骨头,加水再那么一煮,免费喝管够!想喝点新鲜的也成,她还会冲鸡蛋茶,这也算一个招牌。
定好了这些,便是要买蒸笼、笼布,还有锅碗瓢盆。还得抽空去跟卖肉的、买菜的、卖鸡蛋的打交道,杀杀价好做长久生意。
这么一通下来,魏记包子铺终于可以开张喽。
魏锦溪还特意找街边的老瞎子算了算,挑了个黄道吉日在门前放了几挂鞭炮。掀开遮挡牌子的红绸子,在众人的要喝叫好声中开门做生意。
胡有为老早就盯着这家了,昨天路过的时候看到门外挂了牌子和红绸就知道魏锦溪肯定今个开张。这不,早早的招呼了手底下的兄弟,带着十来个人过来捧场。
厨房和大堂砌了半堵墙,中间开了个大口子,摆了桌子方便送餐。墙的另一边高高的挂着店里的招牌。上面写着,猪肉大葱的包子一个四文,韭菜鸡蛋的三文,一碗鸡蛋茶三文,外头桌台那口锅里的猪骨汤免费。
这个价格嗯,到是比其他地方卖的贵一文啊。
胡有为心里犯了两声嘀咕,不过打定了主意捧场,也说好了今天请下头弟兄们略打打牙祭,便开口道:“掌柜的,先给我来十个猪肉的,十个韭菜的。”
这是个大客,魏锦溪心道,连忙高声招呼着。掀开蒸笼,五个包子一盘,麻利的一碟碟的送到人的手上。
胡有为看到魏锦溪先是震了下。嚯,真是好鲜亮的姑娘。再看了看碟子里的包子。呵,怪不得卖的贵呢,人家这包子个头大啊。
端着包子往堂内桌子上坐下,吹了吹手拿起个包子掰开,露出里面一大坨热气腾腾冒着汁水的肉来。猪肉夹着大葱,闻着喷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