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9滑头瘪三(2 / 2)

加入书签

兄弟俩相差十岁,钟鸿嘉到广东后,几乎每年寒暑假都要回北京。

他刚开始不喜欢钟睿之,毕竟不是一个妈生的,小孩儿都讨厌小孩儿,可谁都遭不住可爱小团子,跟在屁股后头,一口一个哥哥的叫。

又粉又白,又香的,还不多事。

于是钟睿之成了钟鸿嘉在钟家最喜欢的人。

亲爸就算了,亲弟弟还是要的。

所以当沧逸景找到他,得知弟弟插队时一直受他照料,便对沧逸景十分礼遇,他是很乐意带着他一起做生意的。

且只要沧逸景提起钟睿之,俩人就找到了共同话题,有说不完的话。

起先是和在秦皇岛一样做水产,后来又在港口搞海运。

做这些时沧逸景是以学徒的态度去做的,即使他也出资,一趟货跑下来,能赚不少,他扎根港口码头,亲自去搬货、调研,开货车赶订单送货。

刚开始因为南方天气热,导致水产变质,吃了不少亏。

他默默认下,自己掏钱赔,从不计较,在行内积攒口碑,扩大生意。

这让钟鸿嘉觉得他非常刻苦,学东西也快,脑子灵光。

故而钟鸿嘉告诉他,自己过几年要去美国帮二伯打理那边的航运公司,广东的公司,或许要整个拍卖出去,如果沧逸景感兴趣,就多攒些钱,到时候他可以做主直接把公司卖给沧逸景,让沧逸景并下他的外贸货运订单,如果沧逸景没有那么多钱,他甚至可以保留一部分股份,让沧逸景干大头。

做实业要脚踏实地,慢慢积累,就和他刚刚接手秦皇岛那边的水产时一样,每一分钱,都是汗水和努力换来的。

捕鱼的人是不舍得吃好鱼的。

沧逸景也很是认同,实实在在握在手上的东西,才是真的,心里不虚。

盖高楼就需要打地基。

但太慢了。

于是,他发现了来钱更快的路子??风投。

当年的原始市场,还没有所谓的股票,但凑钱做生意还是有的。

大多数人都是来南方闯荡的,是有带着几个兄弟亲戚的,可再掏空家底,也就只有那点钱。

但也有不少抱着钱,找不到投资路子的有钱人。

有小钱就想赚大钱,有大钱就想来快钱。

一眼看过去,好项目那么多,似乎都想进去插一脚,要么是口袋里的钱只够干一份儿的活,要么是害怕赔的血本无归。

于是沧逸景凭借他的八面玲珑和独到的眼光,成了那个凑局的人。

他看中的项目几乎没有不赚钱的,经过他经营的公司,产值在短期内都能得到飙升。他帮人看项目投资,管理公司,把濒临解体破产的资产重组,平产后进行买卖,有些甚至能达到正向的增长。

短短一年,声名远播。

以钟拙筠的角度看,沧逸景这种做法,就是空手套白狼,他在其中充当了投行经理人和管理人的角色。

他不出钱,甚至是只出少量的钱,但可收获大量分红。

在一个非公开,无监证体系的环境里,趁着制度不完善的空子,让投资者担风险,他赚钱,唯一的风险大约就是马失前蹄后,可能会被合伙人打死。

这种局说白了就是小型的私募基金,因为钟拙筠没有参与其中,且核心成员都十分神秘,甚至有可能里面的运转资金,已经不能算是小型了。

周胜和陆贺原本就是想要通过这次对兴华通信的投资,加入沧逸景掌舵的基金会。

起初沧逸景对他俩展现出了很高的热情,甚至给他们介绍了几个很好的项目,算是让他们尝到了甜头。

但对于入会,却有诸多要求,最开始是验资,然后又是最低投资额度,七七八八绕了一通,到最后说80年的名额满了,不过没关系,现在已经过了年,等四月份,就会有会员到期退出,届时他们会被放在第一梯队,吸纳入会。

到这一步,两人虽然都有些恼火,但还是愿意等的,毕竟之前的几个项目赚了不少。

之后沧逸景给他们抛来了一个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