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9睿之一笑值千金(2 / 2)

加入书签

“睿之也是这么跟我们说的,他说你肯定不会要我们的东西。”姚立信道,“可我和他外婆还是把东西带来了,第一呢是空着手实在不好意思,再有就是睿之住在你们家里,受你们照顾,我们真的很感谢。”

张萍带着笑脸,她的声音很柔和,是江南那边的软调子,但说话时特地摈弃了口音,字正腔圆的以表重视:“是的呀,这些东西呢,都是特产,不值钱的,主要是一份心意。”

她打开最上头的一个箱子:“你看,这是山货,笋干。那边是是酱菜,还有些奶粉、蜂蜜、糖果点心,是给小丫头的。”她看向若梅,弯腰低头笑:“哎呀,小囡囡长得真水灵哟。”

“还有,听说家里有老人家,就带了黄酒和山参。”她解释道,“这个黄酒是我们从绍兴买的,农户自家酿的,没有河北的高粱酒烈,就是让你们尝个新鲜。山参呢,也是家里的老东西了,没有花钱,拿来给老人家泡酒,冬天喝了暖和。”

她介绍着这些礼物,好让沧逸景他们收下时少些负担。

沧逸景没说话,表情有些凝重。

家里人包括沧麦丰都在等他做决定,只有他点头才能收下,沧逸景不点头,他们也不会收。

因为沧逸景的沉默气氛一时陷入寂静,此时老沧家门口挤满了来看热闹的人。

似乎所有人都等着沧逸景说话,等着他点头把东西收下,然后明天大家田间地头就会说:看啊,还是老沧家会做人,人家在他家住了一阵子,就能收那么多礼。只怪咱们家没个生产队队长,不然也能捞几个少爷放家里养养,然后等着人家家里人来报恩。

他们看不见沧逸景对钟睿之的照料,看不见清晨的豆浆和碗里的鲅鱼水饺,看不见刘家村知青点老屋废墟上至今还存在的血迹,看不见沧逸景满手指还未完全消散的疤痕。

只能看见光鲜的城里人,那辆漂亮的小轿车,还有这成堆的礼物。

姚立信笑着打破了沉默:“那推车上的大包小包加在一起,都没有我手上的这盒东西贵重,如果你们不要那些,这盒子里的,请一定收下。”

那是什么,所有人都好奇的看向那个从进村开始就一直被姚立信捧在手上的淡蓝色盒子,那蓝色纯净,比天和海更蓝更亮,皮质的盒子,包边针脚走线又密又工整。

周围人的眼睛也都盯住了那个盒子,纷纷猜想:放的会是钱吗?两个手掌大小的盒子能放多少钱?五百?一千?还是五千?

五千块肯定放不下。

那是什么?

贵重?难道是金子?还是宝石?

沧逸景没有伸手去接,他对钟睿之好不是为了让他姥姥姥爷来家里送礼,无论这盒子里是什么他都不想要。

两个月了,没来一封信,虽然是他让钟睿之别写信的,可还是会忍不住伤心。

姚立信道:“打开看看吧,是睿之给你的,连这个盒子,都是他挑的。”

一听他这么说,沧逸景缓慢的抬起双手,接过了那盒子。

皮质的触感,因为一直被姚立信托在手上,是温热的。

张萍从口袋里拿出来一把精致的小钥匙,递给沧逸景。

沧逸景接过钥匙,将那盒子打开,才启一条缝就闻到了浓郁的花香。

“好香啊。”门口有人说。

沧逸景将盖子完全打开,里头垫着淡粉色的丝布,盒子里整整齐齐摆满了白兰花。

那南方夏季独有的小花,一颗颗洁白含苞,散发着特有的浓郁香气。

“全是今天早上睿之亲手摘的。”姚立信说:“兰花是我们从上海带去北京的,兰花对气温要求高,放在温室花房里,睿之每天拄着拐杖都要去浇水照料,这花开的不容易哦。”

兰花两朵为一簇,用细线串起,结成环可挂在纽扣上佩戴,张萍拎起一簇,别在了沧逸景的衣扣上:“上海人有佩戴白兰花的习惯,白兰象征着纯洁和真挚的感情。我和睿之外公,睿之妈妈,都知道,你们这个年纪的友情是最纯洁的,不该用俗物钱财去衡量。白兰赠君子,睿之亲手摘下放在盒子里,我们从北京来,一路托着都不曾放下,代表你们友谊长存,你说是不是最为贵重的礼物?”

他可太喜欢了,沧逸景托着那盒白兰花,被包裹在白兰花香里,他似乎看到了早晨的钟睿之,穿着白衬衫,在花房里挑选兰花,用剪刀摘下,在柔和的阳光下,把这花穿成串儿。

沧逸景重重的点头:“嗯,我很喜欢。”

姚立信与张萍相视一笑。

张萍:“就知道这礼送对了。”

姚立信高兴了就蹦出两句上海话:“睿之这个小宁啊,从小就招人喜欢,又听话,又乖,又聪明。五线谱教一遍就会唱啊,抱在手上两三岁,就会唱老多歌啦。”

沧逸景抱着那兰花,听着,想象着小小的钟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