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章(2 / 2)
这女人啊要么不碰,碰了哪有男人不食髓知味的道理。
可偏偏……
她这个侄子性子太过老沉持重,大概是因为自小离家,格外早熟了些,五岁便离开皇宫上山学艺去了,后来十三岁回来之后,便主动请命上了战场,十五岁就敢单枪匹马杀入敌营取敌将首级。
他从一场场战役之中成长,迅速成为一军主帅,成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战神云翎。
他早早就见惯了血雨腥风,早早的担当起了本不属于那个年龄该承担的责任。
云商身为女子,虽未去前线,但也听闻了自从他统领三军之后,捷报频传,三年时间击退了北鲜及联合南下的敌军,并收复了所有炎朝丢失的土地,并打到最北草原部落、大漠汗国,均主动求和,答应年年上贡,成为炎朝附属国。
与此同时,九州之内,尤其是炎朝疆土临近的藩国,纷纷效仿之,只为寻求庇护,主动臣服。
当那些藩国或求和、或拉拢的奏报陆陆续续送上了皇兄仁泰帝的御案。
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让仁泰帝的病都好了许多,整个京都乃至全国上下士气高涨。
她这个当姑母的,也不得不佩服云翎,他是当之无愧的少年英才,国之柱石。
最后炎朝正式一统,正是盛世来临之际,六十多岁的皇兄却含笑与世长辞。
云翎带兵班师回朝,帮助他胞兄太子主持国丧,随后太子登基,即嘉文帝。只是他登基不到一年的时间,嘉文皇帝突发重病也驾崩了。
最后是云翎秉承嘉文皇帝口谕传位其子云奕。
但,口谕除了云翎一人没人知晓,先帝活着时只有一个子嗣尚且迟迟不立太子,反而与幼弟云翎更亲近,不是父子胜似父子,那时便早有人猜测可能会立皇太弟,传位给云翎。
嘉文驾崩之后,朝中便有人谏言兄终弟及,先帝只有一子不过十二,过于年幼,天下刚刚一统,就让诸国臣服于一个其名不显的少年,怕是难以服众,不如拥战功赫赫的御王为帝。
但是也有人反对,认为云翎一直驻守边关,哪怕骁勇善战,却不一定懂得为君之道,不少人嗤之以鼻,他不会,他十二岁的侄子就会了?
只是云翎拿着先帝口谕让云奕继位,这口谕无人知晓,是嘉文帝临终前告诉他一人的,若云翎他自己真想当皇帝,只须说嘉文帝传位给自己而不是云奕,皇位到手还不是轻而易举,论战功和两任先帝器重,他大几率能坐上皇位,满朝文武也会支持,但他都没有那般做,而是让侄子坐上皇位,可见御王并不想当皇帝,旁人说再多也无用。
既然如此,他不想当那就奏请他当摄政王吧,最后他也应了,那些支持他继位的声音终究是被云翎自己压了下去。
云商这个侄儿什么都好,别的皇子哪个不是为了皇位手足相残,争个头破血流,偏他有功却不争不抢如同老僧入定一般。
为什么云商笃信他没有上位之心呢,更甚者她猜测口谕是他自己编的,因为嘉文帝病重之时,她进京探望,话语之中确实是想让自己弟弟继位的,怎么可能没过多久就改了呢?
嘉文帝比云翎大二十岁,云翎小时便常被他带在身边,兄慈弟恭难能可贵,早些年云翎一直征战在外,好不容易仗打完了,两年内云翎又接连失去父兄两个至亲,悲痛之余,还要扶持云奕登基,帮忙稳定朝纲。
云翎在朝三年,可谓是宵衣旰食,日理万机,对云奕那小子更是当做自己亲儿子一般尽心辅佐。
就在朝纲稳定之时,云翎安排了辅政大臣,卸了摄政王之职,直接把兵权交了出去,并提出云游四海的打算。
这个消息确实是震惊朝野上下,尽管满朝文武跪请他继续在朝摄政,但是他最终还是事了拂身去。
云奕当时十五岁,正是亲政之时,还没等一些太后母族那边的臣子上奏让云翎还权于君,他自己倒是先急流勇退了,倒叫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