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1花滑一(2 / 2)

加入书签

比起大面积铺地的去搞什么宣传活动。

反倒不如好好多挑几个好苗子,再重金聘请名师训练。

这便是苏锦葵的计划。

她准备按照先前体操队孟教练的建议,从体操队的人才库中,选择一些整体素质比较优越的苗子。

然后再聘请隔壁伏特加国的优秀教练团队,来对这边的花滑运动员进行优质的基础化培养。

虽然这样的结果也意味着像这样用全外国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运动员,很难作为东煌体育竞技培养的代表。

但有总比没有好,好死也永远不如赖活着。

苏锦葵觉得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无论男女一定要尽早推出来一个能够真正在国际级比赛上崭露头角的选手。

这个选手不一定要有多少个冠军,但他一定要有争冠的能力。

不然的话一个单纯在实现排名顺位上突破的项目,显然还不足以成为东煌这种"体育唯金牌论市场"的发展起点。

而且这个人一定要是个单人的冰雪体育明星。

这不仅仅是因为目前国内双人滑,在拿下多块金牌的情况下,依旧没有什么人气。

更重要的是东煌人在体育项目上,永远单人大于多人的项目含金量"划分"。

虽然这么说可能有些伤人,但现实就是在大多数东煌人眼里,只要涉及到多人项目,就会牵扯到所谓的"人情",以及各种各样"混子"的存在。

为此大多数具备天赋的运动员,都会选择单人项目来证明自己,这也导致国内的很多多人项目,都鲜少有所成长。

花滑也是如此,原本找一个具备天赋的运动员就不是什么轻松事。

何况对于运动员而言,想要在多人项目上出成绩,不仅仅要考虑自己和队友间的配合,甚至还要顾忌关系户拖后腿的可能性。

想也知道以双人项目为轴必定不可能长远。

就好像乒乓球,羽毛球,还有网球的双打一样。

双人项目是很重要,但它一定是在单人项目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锦上添花。

反之就是在那一片瓦,去干砖的活。

这样的发展模式想也知道不可能长久。

双人项目必须在单人项目稳定以后,再做延伸。

至于东煌的这种情况,只能说我们当年确实碰到了一对这方面的天才。

但我们肯定不能以此为基底,去拼命地在双人项目上投入。

为此秦黛雅眼下唯一能想到的方案,也就是在雪域康复训练中心内,借由自己的资源进行长期的基础花滑教育投资。

至少短时间内在打造出相应的冰雪运动明星之前,她这边确实是无计可施。

这一点哪怕上面领导和冰雪运动各体队的教练再怎么询问,她也是完全没有任何办法。

说句不好听的,那段时间她甚至曾经想过有没有办法让花滑像国足那样,成为一种国内外完全分割的体育项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