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未来的研究成果(2 / 2)
苏江涛的眼睛瞬间瞪得溜圆。而与此同时另一边不知道苏江涛具体反应的苏锦葵,也正一句又一句地在微信里解析道:
【初步估算,他的回升应该会持续一段时间,之后若是再好好配合训练调理一下,我觉得他未来应该有希望在100米突破47秒大关。】
100米……47秒大关?这丫头到底知不知道他自己再说什么。
100米自由泳的47秒大关,这要是能成岂不是要把眼下的百米自由泳冠军线,再往前提升一个档次?
不要质疑百米竞速过程中一秒大关所代表的差距。
47秒,这是苏江涛执教多年完全不敢想象的成绩。
也因此在那一刻当他看到那一串数字时,他几乎是下意识地以为,说这应该是自家闺女对游泳这个项目了解不深的结果。
然而谁料还不等他调侃女儿的异想天开,他便在自己的聊天页面里看到了一份足足十二页的分析报告。
里面不仅有汪卓阳的伤情分析,同时还有他入水后,游泳动作慢放的平面截图。
从他最佳的入水角度,到游泳多少米后会出现"轻微"的动作变形。
那比国家队还要离谱的审查标准,让苏江涛一阵牙酸。
一点儿多余动作都不给,这已经不单单只是训练啦,这是直接把人当机器人整啊。
苏江涛:【你这一周就是给汪卓阳调整状态的?】
【不,这一周的他还处在康复阶段,所以我给他安排的训练都是以配合康复为主。】
【我目前还没开始对他进行动作的进一步纠正。】
【我只是观察到他游泳时,会在一个几乎固定的位置因为体能和肌肉状态的变化而出现动作变形。
所以我就在想若是解决了这个问题,是不是就可以让他游得更快,不过这只是我的猜想,具体是否要实施还是要看他身体状态调整好后的个人意愿。】
【行了爸,我这边还有工作,一会儿你们到火车站,那边会有早就安排好的旅游大巴接站。】
苏锦葵发完这句便结束了父女俩的打字聊天。
……
动车正在运行,一路上苏江涛的脑海中总是不自觉地回想起先前线上聊天时,苏锦葵所提到的事。
游泳动作的进一步矫正。
作为教练苏江涛当然明白只有最标准的游泳动作,才能最省时省力地争取最快速度。
但人毕竟不是机器。
在赛场上当运动员面对那种体能以及心态的双重压力时,正常人都会有一定幅度的动作变形。
在那种身体肌肉短时间内高强度爆发的空档,光是肌肉胀痛,就几乎注定会影响到动作的延续。
尤其是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若是有人真的实现了全程标准化的最优动作,那么他就大概率尚未实现对自身体能最大限度的压榨。
也因此当苏锦葵提到这一想法时,苏江涛的第一反应是女儿作为外行人的天真。
但苏锦葵发来的分析报告,却又实实在在的向他讲述着,苏锦葵是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