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势如连璧(2 / 2)
“奴婢来替殿下问令仪姑娘几句话。”王永拂了拂衣袖,盯着祝余的伤处看;“殿下问令仪姑娘为何私自离京?又为何在青州停留多日?”
祝余抿唇,迎着老太监阴鸷的目光,抬步入院中,在水井旁的桌前坐下,倒了杯茶,一饮而尽,方才淡淡回话:“遭仇家追杀,恐牵连太子殿下,故离京避难。至于青州,我受了伤,借宿在故人家中养伤。”
“何人追杀?”
“身份未明,不知。”
“借宿何人家中?”
“私人交情,与殿下无关,无可奉告。”
祝余有些不耐烦:“若殿下执意降罪,明日我自会去东宫领罚,此处毗邻闹市,人多眼杂,公公请回吧。”
王永顿了顿,并未计较她的无礼,又想起另一件事:“宵衣卫有新指派,此事需姑娘亲办。”
祝余有些不解,她的任务早在青州城之前便已了结,还没来得及细想,王永便递了张字条来,她接过展开,上面写着:诛杀安平侯次子萧持钧。”落款是执剑人的印信。
祝余猛地抬头,对上她的目光,王永微微躬身,露出些伏低做小的意味:“安大人近来事忙,便由奴婢代为转达。”
在青州城时,宵衣卫明明就已经在追杀萧持钧,为何今日王永还特地跑一趟。思及此处,祝余再次确认:“是殿下的意思吗?”王永不语,只默认地伏着头。
怎么会呢,祝余有些茫然。
前世她从未接到过这样的指派,萧持钧被追杀这事她也是看到他的旧伤时才得知。如果确实是自这一年起就被下了宵衣卫的追杀令,那为何后来得知她也曾是宵衣卫后却只字不提?
祝余在院中静坐了许久,细细回忆着前世有关的细枝末节,黄老汉今日出门去了,说是许久没回京,有几个老友想叙叙旧,她正琢磨着午后寻个借口去东宫一趟,便听见敲门声。
来人小厮打扮,见着祝余后,行了个抱拳礼:“故人来信,教送来此处。”祝余接过,封皮上写着:陆英收。
陆英,这是太子妃的名字。意识到是谁的来信,正愁没借口去见太子妃,祝余收了信便取了佩剑往宫里去。
持着令牌,一路畅通无阻,在殿外等候传召时,还听见内里宫女太监洒扫的声响,等着无聊,祝余细细观察着周遭的变化,头顶隐约能感觉到暗卫的存在,殿门口有侍卫把守,并为发觉什么异样,她盯着脚下的地砖,看了又看。
还没等到传召的消息,正当祝余想要再次请示通传时,殿内有脚步声传来,一人被簇拥着急步而来,行走之间衣袂翻飞,夹杂着些不规整的步摇声,祝余尚未抬头便听见了她的声音:“令仪??”
是太子妃。
许久未见,她憔悴了些,被女史搀扶着,匆匆而来,玉白色的外袍,提着绛红的裙角,女史一边走着还一边劝着:“殿下慢些……”
祝余迎上去,越过内门的门槛,接住了太子妃的双手,后者紧紧抓着她的双臂。
算起来,重生前的祝余,已将近七载未见陆英,起初是不敢现身,后来好不容易从宵衣卫叛逃回京,却只见故人坟茔。
祝余还未说出些什么话,太子妃的眼泪如珠一般接连掉落下来,砸在她的手上。
三年前被责罚时,太子妃尚在母家小住,两地消息闭塞,等她得知回京后,祝余早已被宵衣卫带走,此后她为此与太子怄气,也未得到关于祝余的半分消息。
想到太子妃此刻还怀有身孕,祝余托着她,慢慢往内殿走,一边安抚地给她顺气,一边告饶:“英姐姐,你别着急,当心身子。”
陆英的身子一直都不大好,自遇见祝余时,便时常喝着汤药,在青州捡到祝余时,她才不过七岁,面黄肌瘦,饿得只剩下一口气,混在逃难的流民里,乱世的苦命人多得数不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