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3新片企划(1 / 2)

加入书签

“不不不,不是那种。”方可以连忙否认,“只是一个时代背景,因为民国时期比较接近,有较多可参考的资料,制作成本不高,同时又不会太近,比较契合我需要的时代氛围而已。”

靳茜点点头,继续看下去,然后下一刻就猛然抬头:“儿子和后母?”

哪怕剧情梗概里写的比较委婉,但再委婉也没多少字,根本就是图穷匕见。

“准确来说,是小妈。”方可以更正道。

“有什么区别?”

“后母的称呼强调身份和距离,小妈则透露出亲近狎昵。如果将两个字拆分,‘妈妈’比‘母亲’更加口语,‘后’强调的是顺序上的后来者,‘小’则更强调年龄与地位的相对弱势。所以从语言心理出发,称呼后母时人更多处于仰视,而称呼小妈时则是一种平视甚至俯视。”方可以一本正经地解释。

看得出来靳茜很想做个翻白眼的动作,但她忍住了:“这只是文字游戏而已,但是……”感觉好怪啊。

“至少现在,应该不用担心过于严肃的问题吧?”

“但是,这就要考虑过审的问题了。

靳茜道,“我需要提醒你,你做的是一部标准电影的规划。即使分级制度建立后,近年的审核已经宽松许多,但是如果一味追求感官猎奇而突破道德底线的话,也不用指望能通过院线审核。如果只能作为网络电影投放,再加上分级限制,可以想见观众群体人数有限,公司的资源支持也是肯定会相应下滑的。

“而且,这种议题非常容易招惹到道德批评,你确定有必要非要冒险?如果只是为了同居的话,其实有很多种方法都可以达成这种效果。”

“不不不,小妈才是核心卖点啊。”方可以正色。

“你展开讲讲。”

“一部讲述男女情|爱的作品,首先就要考虑如何让观众代入,所以很多作品都会通过创造角色困境的方式让观众认可,并产生共情,婆媳矛盾、门户之见、第三者争夺、阴差阳错的误会、乃至国仇家恨、正魔殊途,都属此列。

“角色的外在社会属性限制与个人内心的真实需求产生分歧,这就有了矛盾,也就有了可做文章的点。比如《罗朱》的外在属性是两个家族的仇怨,《梁祝》的社会限制是两人之间阶级地位的落差,这些与他们内心渴望自由与真爱的需求发生了冲突,从社会规训而言,他们也算是背德,但这会影响观众对其感情代入吗?

“很多人或许会为了绝大多数时候的安全与稳定遵守秩序,但适当的背德感也能带来刺激。

“俗话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

“什么是偷不着?

方可以竖起三根手指,一边说一边逐一弯下,“曰人妻,曰小妈,曰出家。”

“啊?”

“人妻,是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出家,是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而小妈,介于俄狄浦斯情结与曹贼雅好之间,属于社会层面的大不韪,却又与真正生理层面的违逆伦常有本质差别,还可以纳入年轻男女在封闭空间内无法规避的接触、年龄与地位随时变化间的攻守异型,外在身份带来的道德藩篱,成熟女性对青少年的吸引,成年儿子对父亲权威的挑战等等。”

靳茜听着听着,居然还真听出了几分意动:“确实,这么说的话这个身份还的确是必不可少。”

她重新梳理了一下思路,迅速地转换过角度,分析道:“可以将它定位为一部比较小众的爱情片,而不是单纯的感官片。近年市场上也的确开始出现一些性格偏激甚至魔王暴君类型的男主角,男主角比较道德真空,如果有足够的行为逻辑支撑的话,也许并不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